历史百科网

土附


药材名称:土附

名称出处:《纲目拾遗》

概况

异名:土部、鲈鳢、荡部、荡鱼(《演繁露》),吐哺(《三才藻异》),土鱼(姚可成《食物本草》),菜花鱼(《嘉兴县志》),鲋鱼(《湖州府志》),土鹜、土哺(《钱塘县志》),土鲋(《随息居饮食谱》)。

基源:为塘鳢鱼科动物塘鳢鱼的全体。

原动物:塘鳢鱼Odontobutis obscurus(T.et.S.)

形态:体粗壮,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超过10cm。头部大,稍扁平,且较躯体为阔。口上位,口裂宽大,下颌长于上颌,上下颌都有细齿,呈节状排列。鳃耙有小刺。眼小,上位,眼间隔凹入。体侧及背部被栉鳞,腹部为圆鳞,侧线鳞33~37。生殖乳突明显,雌者较宽大,末端分叉,雄者三角形,末端尖细。背鳍2个,第1背鳍7~8,鳍条不分枝。第2背鳍Ⅰ8-9。臀鳍17。胸鳍大,腹鳍胸位,尾鳍圆形。背部呈黑褐色,体侧有黑色斑纹,腹部淡黄颜色,无黑色斑点,各鳍都有淡黄颜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产卵期4~6月。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河沟及湖泊中,喜栖息于泥沙、杂草和碎石相混杂的岸边浅水中,游泳力不强。冬季潜伏于水层较深处或石块下越冬。分布于江苏、安徽、福建、湖北、湖南。

化学性质

每 100g肉中约含蛋白质15.9g,脂肪0.5g,碳水化合物0.4g,灰分1.2g,Ca109mg,P232mg,Fe1.9mg。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77。

药性

性味:甘,温。

功效:补脾胃,益元气,养荣血。

主治:虚损羸瘦,食欲不振,肢倦力乏,四末逆冷,下元虚冷,足胫浮肿,疥疮。 《纲目拾遗》:“补脾胃。治噎膈,除水肿湿气,疗一切疮疥,又能扶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兴朝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土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兴朝;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833.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