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鸦葱
名称出处:《救荒本草》
概况异名:土参、黄花地丁(《南京民间药草》),人头发、老鹳咀子(《江苏药材志》),兔儿奶(《烟台中草药》),菊花参、罗罗葱(《河南中草药》)。
基源:为菊科鸦葱属植物鸦葱的根。
原植物:鸦葱Scorzonera ruprechtiana Lipsch.et Krasch.ex Lipsch.(Scorzonera austriaca auct,non Willd.;S.gLabra Rupr.)
历史:鸦葱《救荒本草》始载:“鸦葱,生田野中,枝叶尖长,塌地而生,叶似初生蜀叶而小,又似大蓝叶细窄而尖,其叶边皆曲皱,叶中撺葶,吐结小蓇葖,后出白英,味辛……。”所述与现商品药材原植物一致。
形态:多年生草本。根圆柱形,根颈部被稠密厚实的纤维状残叶,黑褐色。茎高5~25cm,具纵沟棱,无毛,常在头状花序下膨大。茎生叶叶基渐狭,成具翅叶柄,柄基扩大鞘状抱茎,叶片宽披针形至长椭圆状卵形,长3~30cm,宽1.5~5cm,边缘平展或波状皱曲,两面无毛或基部边缘有蛛丝状柔毛;茎叶2~4,较小,宽披针形至鳞片状。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长1.8~4.5cm;总苞宽圆柱形,总苞片4~5层,无毛或顶端被微毛及缘毛,外层的比内层的短;边缘膜质;全为舌状花,黄颜色,两性,结实。瘦果圆柱形,长12~15mm,黄褐色,稍弯曲,有纵肋,无毛;冠毛污白色至淡褐色,长12~20mm。花果期5~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675页.图6763)
生境与分布:散生于丘陵坡地、草原或石质山坡。分布于我国东北和华北各地。蒙古和原苏联欧洲部分及西伯利亚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挖根。
鉴别:根长圆柱形,长可达20cm以上,直径0.6~1cm;表面棕黑色,有纵横皱纹,上部具密集的横皱纹,根头部残留众多棕色毛须(叶基纤维束与维管束)。质较疏松,断面黄白色。气微,味微苦、涩。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含橡胶、菊糖、胆碱等。
参考文献江苏药材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162。
药性性味:苦,寒。 ①《江苏药材志》:“微苦、涩。” ②《宁夏中草药手册》:“微苦,寒。”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消炎,通乳。
主治:疔疮痈疽,乳腺炎,毒蛇咬伤。 ①《江苏药材志》:“消肿解毒。治五劳七伤,疔疮痈肿。”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活血消肿。外用治疔疮,痈疽,毒蛇咬伤,蚊虫叮咬,乳腺炎。” ③《新华本草纲要》:“清热解毒,消炎,通乳。用于疔疮痈疽,奶汁不足。”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50g。外用:捣敷或捣汁搽。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毒蛇咬伤,疔疮痈疽,蚊虫叮咬,乳腺炎:鸦葱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或捣汁敷患处。” ②《南京民间药草》:“治疔疮及妇女 肿胀:鸦葱根打烂敷。” ③《长白山植物药志》:“治疔疮痈肿:鸦葱25g,水煎服。外用鲜鸦葱根,捣成泥状,敷患处。” ④《长白山植物药志》:“治乳汁不足:鸦葱50g,王不留行25g。水煎服。” ⑤《长白山植物药志》:“治结核性淋巴结炎:鸦葱根捣碎外敷。”
参考文章桃叶鸦葱的栽培果树园艺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鸦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