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牡荆沥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基源:为马鞭草科牡荆属植物牡荆的鲜茎汁。
原植物:牡荆Vitex negundo L.var.cannabifolia(Sieb.et Zucc.)Hand.-Mazz.(V.cannabifolia Sieb.et Zucc.;V.negundo L.f.intermedia Péi)
余项参见“牡荆子”条。
生药采集:将新鲜荆木截成尺余长的小段,两端架于砖上,其下以火烧之,则茎汁自两端沥出,以器承取之。
鉴别:本品为淡黄颜色至深黄颜色的澄清液体,具特殊的香气,味微辛辣。
药性性味:甘,平。 ①《登真隐诀》:“冷而甜。” ②《纲目》:“甘,平。” ③《医林纂要》:“甘、辛,平。”
归经:《本草汇言》:“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厥阴经。”
功效:除风热,化痰涎,通经络,行气血。
主治:中风口噤,痰热惊痫,头晕目弦,喉痹,热痢,火眼。 ①《登真隐诀》:“治心风。” ②《本草拾遗》:“饮之去心闷,烦热,头风旋,目眩,心头漾漾欲吐,卒失音,小儿心热惊痫;止消渴,除痰唾,令人不睡。” ③《丹溪心法》:“开经络,行气血。” ④《纲目》:“除风热,开经络,导痰涎,行血气,解热痢。”
用法用量:内服:沸水冲,30~60g。外用:涂敷或点眼。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湖南药物志》:“治高热痉挛,痰鸣气急:牡荆沥、竹沥,开水冲服。”
单方应用:①《本草拾遗》:“治喉痹:牡荆沥20~40ml,内服。” ②《千金方》:“治头风:牡荆沥服不限多少,取差止。” ③《肘后方》:“治赤白痢五、六年者:烧大荆如臂,取沥,服100~120ml,即得差。” ④《肘后方》:“治目卒痛:烧荆木出黄汁敷之。” ⑤《僧深集方》:“治疮:荆木烧取汁,敷之。” ⑥《范汪方》:“治中风口噤:牡荆沥,每服200ml。” ⑦《湖南药物志》:“治火眼:牡荆沥汁点眼。”
医药家论述①李时珍《纲目》:“荆沥,化痰祛风为妙药。故孙思邈《千金翼》云,凡患风人多热,常宜以竹沥、荆沥、姜汁各100ml和匀热服,以瘥为度陶弘景亦云,牡荆汁治心风为第一。《延年秘录》云,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 ②刘若金《本草述》:“按《延年秘录》云,热多用竹沥,寒多用荆沥,似以荆沥为温也。夫荆叶方谓苦寒,而沥乃茎叶之所出,谓其为温可乎?如牡荆汁冷而甜,在陶隐居言之;而丹溪又云气虚不能食者用竹沥,气实能食者用荆沥,则兹味之气,非温而凉明矣。且参之荆叶治九窍出血者,似能于阳中守阴,如血固所主,此隐居所以谓之治心风也。更参之心虚惊悸一方,是又非泛然以寒胜热也,即方书治肝中风,心神烦热,言语涩,不得眠卧者,似有以合于离中之坎,而守其清明之神者也。然则先哲谓为治心风第一者,岂无所见哉,然与竹沥各有攸宜之用,不可不察,非徒以气实气虚分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长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牡荆沥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长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