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大苦溜溜
名称出处:《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概况异名:螺旋茄、百两金(《广西药用植物名录》),苦凉菜(《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帕笠(傣名),旋柄茄、倒提壶、诺肺莫力气(彝药名)。
基源:为茄科茄属植物旋花茄的全草或根。
原植物:旋花茄Solanum spirale Roxb.
形态:亚灌木,高达3m,植株秃净。茎直立,绿色。单叶互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长5~20cm,宽2.5~8cm,叶端渐尖,叶基楔形,下延至叶柄,全缘;叶柄长1~3cm。螺旋状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腋外生;总花梗长约1cm,花梗细,长1~2cm,开展或微卷;花萼杯状,5浅裂;花冠白色,5裂,裂片矩圆形,长约5mm;雄蕊5枚,花药黄颜色,长约为花丝的3倍;子房卵形,花柱丝状,柱头截形。浆果球形,熟时桔黄颜色,径7~8mm。种子扁圆形,径约2.5mm。花期夏秋,果期冬春。(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719页.图5391)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旁、路边、山谷、溪边灌丛或林下。分布于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印度、缅甸、越南也有分布。
生药采集:夏、秋季采收,切段,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叶和果含澳洲茄胺(Solasodine),含量分别为0.06%和0.12%[1]。叶及茎含番茄登醇(To tidenol)[1]、15α-羟基番茄登醇(15α-Hydroxyto tidenol)[2]和亚莫皂甙元(Yamogenin)。根含Etioline〔(25S)-22-26-Epiminocholesta-5,22(N)- ne-3β,16α-diol〕(3)[2]。
参考文献[1] CA 1987;106:2930j 。[2] Planta Med 1987;53(3):292。
药性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健胃。
主治:热浊腹泻,赤痢,小便结痛,疟疾,感冒发热,喉痛,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外用:捣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雄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苦溜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雄;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