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ancao gongye
[外文]:tobacco industry
泛指以烟草为原料制成各类烟制品的加工业。烟制品有卷烟、雪茄烟、丝烟、鼻烟、嚼烟等。其中,卷烟的产量较大,耗用烟叶总量85%以上,故烟草工业主要指卷烟工业。由于卷烟消费面广、量大、税高,卷烟工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点烟制品有两个重要特性:
(1)两重性:烟制品有受欢迎的一面,又有被 的一面。15世纪末,烟草及其制品从美洲传到欧亚各国,初始作为防病药品,继而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嗜好品。与此同时,各地也出现了反对者,认为吸烟对身体有害,并通过政令加以限制或禁止。烟草工业就是在时起时伏的需求与限制的矛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2)经济性:烟制品由于需求与限制的矛盾,导致普遍推行“寓禁于征”政策,其结果使得烟制品成为高税商品。
由于上述两个特性,使得烟草工业具有投入少、产值大、税率高的特点。为了巩固财源,防止烟草税金流失,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如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土耳其、泰国、我国等。苏联、东欧各国虽无专卖之名,实际上也是实行集中管理。烟草专卖是指烟草种植、烟叶收购、烟制品制造以及其批发销售都在 专卖机构严格控制下进行。有的国家在每一流通环节中都要征收不同税率的税金,多数国家以征收烟制品销售环节税为主,各项税收总额多在烟制品零售价的70%左右。我国对烟草实行专卖始于1915年,之后也曾实行过不完全的专卖制度。
发展简况烟草种植和消费均起源于美洲。据墨西哥、秘鲁的考古发现,公元前3500年的农作物种子中已有烟草种子。公元 600年前后建成的墨西哥神殿中,已有帕南克老人吸烟的石雕图像,1492年哥伦布踏上美洲时,看到烟草已为当地居民普遍爱好,用于礼仪、社交、治病和消费等。当时的享用方式,在巴西是将烟叶卷起来燃吸,秘鲁多制成鼻烟,委内瑞拉多制成嚼烟,北美洲多用烟斗燃吸。
烟草在15世纪首先传到西班牙,继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在欧洲,烟草开始是被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到16世纪才逐渐成为消费品,并逐渐种植和设厂加工。德国于 1617年在古达(Gouda)建立制烟丝中心。西班牙于1620年在塞维利亚建立皇家鼻烟场,后来成为欧洲制鼻烟中心,也生产嚼烟、雪茄等烟制品。
吸用纸卷烟最早出现在南美洲,在15世纪就已有记载。1756年在墨西哥建立大规模的卷烟手工制作工场,此后欧洲许多国家也相继建立卷烟工场。1853年,古巴的卷烟工场采用L.苏西尼发明的第一台装填式卷烟机,每分钟产卷烟60支。1880年,美国人J.A.邦萨克发明了连续成型的卷烟机,每分钟产卷烟250支。这一重大发明标志着大规模机制卷烟的开始,且以其价格低廉、吸用和携带方便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卷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逐渐上升到烟草工业的主导地位。到1921年,世界卷烟消费量已超过其他类型烟制品的总和。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吸烟与健康问题引起普遍关注,社会舆论强烈要求降低卷烟焦油量,推动了卷烟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起的滤嘴卷烟,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无嘴卷烟,实现了卷烟产品的一次重大的更新换代;结合卷烟纸质量的改进和烟草薄片的应用等,使卷烟焦油量大幅度降低。卷烟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烟草工业完成打叶复烤(见烟叶复烤)的重大改革,把去梗操作移到复烤厂;结合制丝机械的不断革新,实现制丝高效化、连续化和自动控制化,显著地提高了制丝质量,降低了加工损耗;卷烟机的成型原理由落丝式改为吸丝式, 使卷烟机的速度从 1000支/分提高到 2000~2500支/分,并降低了烟丝消耗,提高了烟支质量。在此期间,烟草科学研究工作也迅速发展。1951年北美洲烟草科学家发起成立烟草化学家研究会。1956年欧洲18个国家的烟草专家在巴黎 ,建立烟草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这些科学团体,对推动世界烟草科技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先后出现几个世界范围的烟草跨国公司,如英美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雷诺士-纳贝斯高集团,控制着世界相当部分卷烟的制造和市场。
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卷烟厂卷制、接嘴、包装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和连续化,卷烟机速度已达8000支/分,生产全过程实现电脑控制。广泛采用烟草薄片、膨胀烟丝、打孔稀释等新技术(见卷烟工艺)。通过合成得到烟气中的致香物质并应用于卷烟加香,改善了低焦油卷烟的香味。不仅改变了卷烟产品设计条件和配方结构,同时使卷烟平均焦油量大都降到15毫克/支左右,使卷烟的烟丝消耗量降低到40kg/箱(每箱5万支,下同)。
我国概况据文献记载,在16~17世纪,烟草先后由南北两路传入我国。
(1)南路:一说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由菲律宾的吕宋传至福建、广东;一说是1575年由吕宋传至澳门、台湾,1620年才传入内地;还有一说是由南洋传入广东。
(2)北路:是17世纪初由朝鲜传至东北。1986年广西合浦上窑出土文物中有两个烟斗是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50)所制,足见实际传入的时间早于文献记载。
烟草传入我国,最初是用于预防疫病和寒疾,后才被用作消费品。开始流行的吸烟方式是用烟斗燃吸碎烟叶或烟丝,后为避免“火气直达喉中”,有的改用水烟筒燃吸。清代乾隆年间(1736~1795)水烟相当普遍。康熙年间(1662~1722)鼻烟盛行。道光年间(1821~1850)广东出现用小纸片卷烟丝吸用。18世纪末,烟草种植与加工已很兴盛,烟草及其制品成为重要商品。乾隆年间,江西、山东、广西都有初具规模的烟草加工场,如山东济宁有6家加工场,工人4000余名,每年营业额达200万两白银。海运畅通后,烟叶销往日本、埃及、德意志、荷兰等国。据海关资料,19世纪90年代上海年平均烟草流转量已达1.25万吨。
我国机制卷烟的消费始于1890年,首先是由美商老晋隆有限公司 (Mustard & Co.Ltd.)在我国推销卷烟, 1902年美国烟草公司、美商英尔坎迪勒烟草公司分别在上海、香港建卷烟厂, 揭开我国卷烟工业的序幕。同年,英美烟草公司进入我国市场,陆续在一些城市设烟厂,开辟烤烟生产区,建复烤厂(1934年该公司在我国的企业改名为颐中烟草公司)。1917年日商在天津开设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先后在天津、营口、青岛、张家口、长春、沈阳建立卷烟厂。1902年天津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厂,是我国人自己兴办最早的烟厂。1905年南洋华侨在香港创立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于1912年起陆续在上海等城市开设五家烟厂和三家复烤厂,成为我国私人资本中较大的烟草企业。到了1949年, 我国共有烟厂1249家,职工28.6万人,卷烟产量160万箱,占卷烟市场销售量的30%(外国厂商所产占50%,进口占20%)。
50年代初期,烟草生产迅速得到恢复,逐渐形成有我国特色的配方、发酵工艺体系。到1957年卷烟产量已达 446万箱。1958年在郑州成立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同年在山东益都(现名青州)成立我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1963年成立我国烟草工业公司(1969年解体),集中管理卷烟生产和烟叶收购。组织烟草原料基地建设,加强烟厂的技术改造。卷烟厂的抽梗与包装实现了机械化,随后制丝生产也实现连续化。在此期间,滤嘴卷烟生产和混合型卷烟、烟草薄片的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1982年成立我国烟草总公司,对烟草行业实行统一管理。1983年9月23日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1984年设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卖制度。1985年,我国烟草学会成立。我国烟草总公司直属的合肥经济技术学院,1989年开始招生,培养烟草栽培、烟草加工、烟草机械等专业人才。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开设有烟草专业。1986年修订烟草国家标准和颁布卷烟国家标准。由于实行一系列集中统一管理措施,卷烟生产以年递增10%的速度上升。1989年,卷烟产量已达3195.06万箱,居世界靠前位,烟草行业实现税利24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卷烟产品中,滤嘴卷烟占18.7%。混合型卷烟开始上升。卷烟平均焦油量已从60年代初的30毫克/支以上降到25.8毫克/支。卷烟单箱烟叶消耗在55千克左右,比国外高出10千克以上。利用中医中药传统理论研制出对呼吸系统常见病有一定效用的新混合型卷烟。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卷烟生产能力中已有1/3采用中速吸丝式卷烟机,部分工厂已开始装备国际上先进的主要设备。
发展趋势(1)消费量:1985年世界卷烟产量达9946万箱(4973亿支),占世界烟草消费量的85%以上。由于人们重视健康, 限制吸烟,增税涨价等原因,消费已近饱和,卷烟生产处于停滞或负增长状态;这一状态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在发展我国家,因人口增长、都市化、国民收入增长与转向吸用商品卷烟,故增长幅度仍将较大。
(2)产品类型:混合型卷烟的比例仍将增加,在一些原先吸用深色卷烟的国家尤为明显。欧洲一些国家,由于增税涨价,自卷烟有增长趋势。不少国家的卷烟厂商,正在争相研制适合消费者愿望的新型产品,如焦油量只有1~2毫克/支的超低焦油卷烟,可以自行调节烟味强度和焦油量的卷烟,无支流烟气、无烟灰散落的清洁卷烟。
(3)产品结构:混合型卷烟和滤嘴卷烟将有所发展并趋于高档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烟草工业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7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