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gonglu xuanxian
[外文]:route selection of highway
在公路规划路线的起点、行经地点、终点之间,选定一条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而又能符合使用要求的公路中心线的工作。
公路选线要综合考虑路线通过地区的地理位置、社会情况、自然条件和工程的难易,以及路线的性质、使用任务、等级和投资等因素。为此,要做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工作。就工作程序来说,公路选线可分为路线基本方向的选择、路线带选择和定线三个阶段。
路线基本方向的选择公路选线中,根据政治、经济因素所确定的路线必须通过的点(包括起迄点)称为据点;根据自然条件或工程经济所决定的路线应穿过或避开的点称为控制点。一系列的据点和控制点的组合,构成的路线方案就是路线的基本方向。因此,路线基本方向的选择,首先要明确路线在公路网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在整个交通网系中所承担的运输任务。例如,对于大的政治、经济中心点间的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一般以实现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路线长度,以节省运营时间;地方性公路则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的需要为主,可以通过当地的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路线经过地区应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那些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
路线基本走向的选择,通常须要搜集当地的经济、社会和自然等方面的大量资料,在小比例尺(1:25000~1: 100000)地形图上,拟定几个可行方案进行比较选定。在地形复杂或地区范围大时,也可以通过航空视察,或用航摄照片进行选线。
路线带选择在路线基本方向选定的基础上,按地形条件具体选择路线通过的地带,也称路线布局。路线带选择按地形大致可分为平原区选线、山岭区选线和丘陵区选线。
平原区选线平原地区除盐渍土、河谷漫滩、草原、戈壁、沙漠等地区外,一般为耕地并有较密的居民点的地区。在河网湖沼平原地区,还具有湖泊、水塘、河叉多的特点。
平原区的地形对路线限制较少。两控制点间如无地质不良和地物障碍等,则两控制点的直接连线是最理想的路线。但是一般平原地区,农田密布,灌溉渠道网纵横交错,城镇、居民点和工业设施很多,选线时应根据公路使用要求,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一系列的中间控制点。连接这些控制点,就是选定的路线带。
路线带选择应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城镇发展的关系。此外,尽可能 越大湖塘、泥沼、洼地,并尽可能靠近建筑材料产地等。
山岭区选线山岭地区往往是山高谷深,地形复杂。但山脉水系分明,这就基本上决定了山区路线方向选择的两种可能的方案:一是顺山沿水,二是横越河谷和山岭。顺山沿水路线又可按行经地带的部位分为沿河线、越岭线、山脊线、山腰线等线型。
沿河线一般谷底不宽,两岸阶地较窄,谷坡时缓时陡,间有浅滩和峭壁。山区河流平时流量不大,但山洪暴发时,洪流常夹带泥砂、砾石、树木急速下泻,冲刷河岸,为害甚大。河谷地质复杂,常有滑坍、岩堆、泥石流等病害发生。寒冷地区的背阳峡谷日照少,常有积雪、雪崩和涎流冰等现象。这些自然条件是沿河线选线必须考虑的因素。但沿河线与山区其他线型相比,却具有纵坡平缓,工程量小,施工、养护及运营条件较好等优点,常常是山区选线优先考虑的方案。
沿河线的布设,由于河谷两岸的地形,地质条件往往差别很大,所以,必须慎重考虑河岸的选择、跨河桥位的选择和线位高低的选择。路线是布设在河岸的一边好,还是避开困难工程建跨河桥好,这两者之间应权衡利弊,作出抉择。如图1
所示是路线沿河左岸上行至河弯处,有很长一段石壁并间有大型岩堆多处,很难根治,路线宜采用跨河方案。
沿河线的线位选取低线,一般可以采用较高的标准,便于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工程量也较少;其较大的缺点是易受洪水威胁,防护工程较多。高线一般都位于山坡上,路线必然随山势曲折而弯曲,线形较差,工程大;优点是受洪水威胁少。因此,线位高度应根据河谷特征、水文、地质情况结合路线标准和工程经济来选择。
越岭线横山越岭路线要克服很大的高差。因此选越岭线须从纵坡设计入手,路线的平面位置及长短主要取决于纵坡的安排。越岭线的布设主要应解决的问题是选择垭口;选择过岭的方式;选定垭口两侧山坡的展线方案。选择垭口要考虑越岭方案的重要控制点,应在符合路线基本走向的较大范围内加以选择。
选择过岭方式应考虑因素较多。就过岭方式来说,主要有三种形式:
(1)浅挖低填,适用于岭宽脊厚的垭口。
(2)深挖垭口,适用于山脊瘦削,地质情况良好的垭口。深挖程度视地形、地质、气象等条件以及两侧展线的要求决定。垭口越瘦,越宜深挖。但地质条件差时,应以不危及路基稳定为度。
(3)隧道穿越,当挖深较大,采用隧道比明堑经济,特别是垭口瘦薄,用不长的隧道穿越能大大降低路线爬升高度,缩短展线长度,提高线形标准,减少运营费用,技术经济指标都比较优越时,应该采用公路隧道穿越方案。
选定垭口两侧山坡展线方案是为了克服越岭的高差。所谓展线,就是利用有利地形,人为地展长路线,使路线在允许的坡度范围内逐渐从山脚上升到山顶。越岭展线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自然展线。以适当的坡度,顺着自然地形,绕山嘴、侧沟来展长路线,克服高差。优点是路线走向和基本方向一致,行程和升降统一,路线最短,线形简单,一般技术指标也较高。如无地形或地质障碍,布线应尽可能选用这种方式。
(2)回头展线。利用有利地形设置回头曲线,使路线在山坡上来回盘绕的展线形式(图2)。
其关键是选择回头曲线的位置,一般多利用直径较大,横坡较缓的峁形山包或宽坦山脊,或利用地质、水文地质良好的平缓山坡和地形开阔的山沟或山坳。回头展线设在同一坡面上,对行车、施工、养护都不利,甚至破坏山坡的稳定。应尽量把路线拉开,分散回头曲线,减少回头次数。
(3)螺旋展线。地形特殊地段,路线回转360°形成环状的展线形式(图3)。
可使上、下线以隧道或跨线桥的形式穿过。螺旋展线在某些地形条件下可代替一对回头线。它比回头展线有较好的线形,但须建隧道或跨线桥,造价较高。因此,在选定螺旋展线方案时,应根据路线标准、地形条件和回头展线方案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以决定取舍。
山脊线大体上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方向顺直,岭宽脊厚,横坡平缓,纵向起伏不大的分水岭是布设山脊线的理想地形。高山地区的分水岭常常是山峰、垭口相间排列,起伏较大。这种地形的山脊线受低垭口的控制,路线须沿分水岭侧坡在垭口之间穿行。平面线形随山势弯曲,纵断面多有起伏。山脊线在一般情况下地质和水文情况良好,路基工程量小,桥涵构造物少。但高山地区山脊线的线位较高,远离居民点;海拔高时空气稀薄,有云雾、积雪、结冰等现象,对行车不利。山脊布线,基本上是沿分水岭走行,路线走向明确,选线主要是选好控制垭口,以及控制垭口之间利于布线的山坡。一般是在初选控制垭口的基础上,再在侧坡布线过程中比较优劣,决定取舍。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应争取走山岭的阳坡。
山腰线泛指布置在高大山岭腰部的路线。沿河高线和越岭线的大部分路段都属于这一类。
丘陵区选线丘陵地区,山丘连绵,岗坳交错,此起彼伏,山形迂回曲折,岭低脊宽,山坡较缓,丘谷相对高差不大。在这样的地形特点下进行公路选线,在基本方向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有较多的局部方案可供选择。选线时应根据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并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经过反复比较后,选取方向顺直,工程量少的方案。
为适应丘陵区地形、地势的特点,平面线形应以舒顺的曲线为主体,避免使用过长的直线;纵断面线形以平、缓坡型为主,允许轻微起伏。丘陵区路线一般可较大限度地做到平、纵、横三面协调,平、纵线形舒顺且配合得当,横断面布置合理。
定线在路线带范围内确定公路线的确切位置。常用的方法有地形图定线法和直线定线法。
地形图定线法也叫纸上定线法。这种方法是在路线带的大比例尺(1:1000~1:2000)地形图上,找出控制路线的所有特征点。考虑平、纵、横三面的协调,并通过试绘试算和反复修改定出路线的位置。纸上定线是公路定线过程中的一个中间步骤,最终还要把纸上路线敷设到实地上去。这种方法适用于技术标准高,地形复杂地区的路线。
纸上定线可以从图上俯视较大范围的地形情况,能比较容易地找出所有控制路线的特征点,深入细致地研究一切有利和不利条件,以做出不同的方案。定线者在室内对所有方案进行比选,能够较好地解决路线平、纵、横的协调配合。高速公路由于线形标准高,为保证汽车快速、安全、舒适的行驶,对平、纵协调的立体线形设计要求也高,在定线过程中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多采用纸上定线。但纸上定线必须要较高精度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人工测图不仅精度难以满足要求,且会增长测设周期。
直接定线法定线人员直接到现场调查分析地形、地质情况,掌握定线带的细部情况,借助方便的仪具,凭定线者对现场的综合判断,定出路线具 置的方法。
直接定线面对实际地形、地质和水文状况,只要定线者有一定的选线经验,充分掌握资料,反复试验改进,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但它有两个根本弱点:一是现场的工作条件不允许定线者对每一处的自然状况都深入研究,由于视野受到限制,定线时难免顾此失彼,甚至判断错误。二是直接定线的工作程序先在野外选定路线平面,后在室内做纵、横断面设计,这种室内外分开的工作方法,往往难以妥善解决平、纵线形的配合问题。直接定线虽有不足之处,但在地形简易、路线方案不多或等级较低,修建任务紧迫的情况下,为发挥其快速的优点,仍不失为一种重要的方法。
选线新技术在公路选线的各个工作阶段都需要掌握详细的地形、地质资料,并需要处理大量的数据。这些工作正日益广泛地应用航测及计算机来完成。
航空目测选线利用飞机在高空向地面鸟瞰,全面识别地形和地质情况,进行目测或局部摄影,据以选择路线基本方向。航空目测可对较大范围内的地貌和地质概况有个完整的认识。在复杂地段还可进行摄影,在照片上研究各种方案。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草原、沙漠、大森林和地势险峻的山岭等人员难以到达的困难地区选线。
航摄像片选线利用沿路线航摄的像片或国家已有的航摄像片及航测资料,在立体镜下或多倍仪上建立光学立体模型,观察选线地区的地貌和水系,并结合地质判释资料进行选线。在平原区也可利用航摄像片编制像片平面图进行选线。还可通过精密立体测图仪测绘出大比例尺(1:2000,1:1000)地形图进行纸上定线。目前卫星摄影取得的像片,已能提供地形、地质等详细的资料,为利用航摄像片选线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航测技术的发展,公路选线正在逐渐向自动化或半自动化选线方向发展,即通过航摄像片在全能立体测图仪上进行扫描、按格网选取数据点;或在立体坐标量测仪上自动扫描记录;或根据地性线和地形特征点选取数据点建立数字地形模型。根据数字地形模型,按选线设计的要求转换为数学模型,并把设计的出发数据,一并输入电子计算机,通过一定的程序系统,而后输出成果。它的优点是节省人力和时间,能够得到较合理的方案。
此外,公路选线应充分利用较佳的风景特征,引人入胜而避免单调,并尽量与周围风景自然地融成一体,避免大挖大填,破坏景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雪佑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公路选线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雪佑;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