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信息

[拼音]:xinxi

[外文]:infor tion

在C.E.申农信息论意义上缩小偶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的度量。偶然事件出现的不确定性是由该事件的概率熵度量的,信息量在数值上等于概率熵。

科学内容

在信息论里,信息从作为符号集的信息源里产生出来后,被发送器由静态符号形式转变为动态信号形式,又以这种形式为感受器所接受。

如果符号集只是由两个具有相等概率的符号组成的,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为 P=1/2,则每个符号的概率熵为

这是人们通常所使用的信息量单位,叫做比特,即binarydigit缩写的音译。

如果符号集是由n个具有相等概率的符号组成的,即每个符号出现的概率都是 P=1/n,则每个符号的概率熵为

如果符号集是由几个具有不等概率的符号 S组成的,符号Si的概率为Pi,概率熵为

则这个符号集的平均熵为

这就是申农熵公式。

当符号集里的各个符号不仅以不等的概率出现,而且彼此具有一定的依赖关系时,要给出概率熵的特定表达式,还必须考虑到各个符号相继出现的条件概率。申农公式与热力学中用以表示物理系统热熵的玻尔茨曼公式

式中k为玻尔茨曼常数,log为自然对数,W为热力学概率。

在数学形式上相似,并且都是不确定性的量度。但热熵是无序程度的量度,而与热熵符号相反的信息熵则是有序程度的量度。

哲学意义

科学的信息概念起源于通讯技术的需要,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门传统学科和新兴学科领域,已经成为一个普遍有效的概念,因而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具体表现在:

(1)信息概念扩大了人们关于世界的科学图景。直到20世纪中叶,构成科学世界图景的基本概念还只有质料和能量这样两个范畴。现代科学的发展告诉我们,物质还有第三个重要方面,它是由信息范畴加以把握的。无论信息过程是在无机界和技术装置中实现的,还是在有机界和人类社会中实现的,信息都是系统内部和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的形式,是系统有序程度的标记。信息过程必须以质料为载体,并借助于能量。它既不能归结为物质系统中的质料和能量过程,也不能与质料和能量过程分离。同时,信息作为物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标志着物质的运动和变化状态。无意识的信息与不发达的物质系统相联系,有意识的信息则属于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把信息归结为物理客体是简单化的形而上学倾向,企图把信息解释为与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相并列的“第三存在领域”,则是回避哲学基本问题的多元论倾向。

(2)信息概念有助于揭示宇宙发展中进化与退化的辩证统一。恩格斯曾经根据19世纪中叶的自然科学成就,预言太阳系和其他无数星系都有上升的过程和下降的过程、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的普遍相互作用,从而揭示了宇宙发展的向上分支与向下分支的统一。现在信息论与非平衡态热力学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在宇宙发展的长河中,有序程度提高的趋势与有序程度降低的趋势是结合在一起的。当前一种趋势居于主导地位时,就逐渐出现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系统;当后一种趋势居于主导地位时,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系统则会不可避免地逐渐衰亡。进化与退化具有相反而相成的辩证关系。正象把宇宙发展中的衰退趋势绝对化会导致“热寂说”的错误一样,把宇宙发展中的前进趋势绝对化,也会得出一种类似于 教发展观的错误结论。

(3)信息概念对于研究认识论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客体的所知系统与作为主体的能知系统,用信息耦合的方式结合起来,可以形成一个圆圈式的信息接受、存贮、加工和输出的过程。在科学反映阶段,分析活动有信息量约减的趋势,综合活动有信息量扩展的趋势。这两种趋势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构成了分析与综合的统一的基础。同时,在所知系统与能知系统之间存在着同构异质的关系。这样,在客体领域有什么可几状态,在科学反映领域也就有什么可几状态;反之在科学反映领域有什么可几状态,在从意识过渡到物质时,在客体领域也就会出现什么可几状态。在这种信息耦合关系中,否认所知系统对能知系统的作用是J.G.费希特式的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否认能知系统对所知系统的反作用是静观的唯物主义观点。

不同解释

关于信息概念,在科学界尚无统一的、精确的定性定义。在哲学界具有不同实践倾向或认识论倾向的主张,一直围绕着这个概念在争论。有 4种观点:

(1)信息是精神实体的特性;

(2)信息是物质的普遍属性;

(3)信息是与物质和精神并列的第三种存在;

(4)信息是物质载体与意识成分的特殊结合。

参考文章发布查治夏玉米田虫害信息粮食作物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设备机房屏蔽措施规定有哪些?电气技术通信信息平台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智能电网养猪需了解的技术信息猪保险公司财务管理的版权信息保险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线缆屏蔽规定?电气技术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中接地线验收项目?电气技术空港航站楼航班信息综合系统智能化设计有什么要求?电气技术空港航站楼航班动态信息显示系统智能化设计的要求?电气技术在环形网络中,信息送取的控制方式有哪几种?自动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长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信息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长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70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