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牛奶树
名称出处:《岭南采药录》
概况异名:多糯树、稔水冬瓜(《全国中草药汇编》),牛奶稔、猪奶树(《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基源:为桑科榕属植物对叶榕的根、树皮及叶。
原植物:对叶榕Ficus hispida L.f.,又名牛 (《广州植物志》),乳汁麻木、马奶叶(《海南植物志》)。
形态:灌木或小乔木,高2~5m;具乳汁。幼枝被糙毛,中空。单叶对生或兼有互生;叶柄长1~4cm,被短糙毛;托叶2,卵状披针形,在无叶和生榕果枝上常4枚合生成环状;叶厚纸质,卵形或倒卵状长圆形,长10~25cm,宽4~11cm,顶端急尖或短尖,基部圆形或近楔形,边缘具细齿或近全缘,上面被短糙毛,下面被灰色粗硬毛;侧脉6~9对。榕果成对生于叶腋或落叶的枝上,或由老茎发出下垂的枝上,陀螺形,或熟黄颜色,直径1.5~2.5cm,密生短糙毛,中部以下常散生数枚苞片,基生苞片3;雄花和瘿花生于榕果的口部;雄花花被片3,薄膜状,雄蕊1枚;瘿花无花被,花柱近顶生,粗短;雌花无花被,花柱侧生,被毛。瘦果卵球形,表面无瘤状突起。花果期6~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97页.图994)
生境与分布:生于溪谷边、疏林或灌丛中。分布于广东、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越南、马来西亚、印度、缅甸、澳大利亚亦有分布。
生药采集:全年可采,根洗净晒干;皮除去外皮,取二层皮;叶刷去毛,晒干。
贮藏:置干燥处。
化学性质叶含香柑内酯、补骨脂素、β-香树脂醇、β-谷甾醇、10-酮基二十四烷基花生酸酯、对叶熔碱(Hispidine)、菲八氢吡吲哚(Phenanthrainodolizidine)[1],并含右旋娃儿藤宁碱〔(+)-Tylophorinine〕[2]。
参考文献[1]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16 。[2]Dictioriary of Alkaloids.Chap n and Hall Ltd.,1989:1101。
药性性味:甘,凉。
功效:疏风解热,消积化痰,行气散瘀。
主治:感冒发热,支气管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 ①《岭南采药录》:“治腋疮,捣其子及叶敷之。”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热祛湿,消积化痰,行气散瘀。治感冒发热,伤风咳嗽,支气管炎,风湿关节炎,结膜炎,消化不良,痢疾,跌打肿痛,气结疼痛。” ③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治斑疹发热。”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外用:捣烂外敷,或煎水洗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雄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牛奶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雄;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