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红蒿枝


药材名称:红蒿枝

名称出处:《红河中草药》

概况

异名:小红蒿(《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基源:为菊科杯菊属植物杯菊的全草。杯菊属全世界约2种,我国仅1种。

原植物:杯菊Cyathocline purpurea(Buch.-Ham.ex D.Don)O.Kuntze

形态:一年生草本。茎直立,高10~15cm,常自基部分枝,全部茎枝红紫色,被粘质长柔毛,上部毛较密。中部茎生叶卵形、倒卵形或长倒卵形,长2.5~12cm,二回羽状分裂,一回全裂、二同半裂;一同羽片排列稀疏或密聚,对生或偏斜,或一侧裂片不发育而成栉齿状,羽轴上常有不规则的栉齿,大小疏密不一,二回羽裂片斜三角形,全缘或有微尖齿。背面沿羽轴及侧脉被短柔毛,基部扩大成耳状抱茎;自茎中部向下或向上叶渐小。头状花序小,于枝顶排成伞房状或圆锥伞房状花序;花序梗被白色粘质的柔毛;总苞半球形,径2mm,总苞片2层,近等长,边缘膜质有缘毛,顶端呈紫红色。瘦果长圆形:无冠毛。花果期近全年。(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4册.414页.图6241)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0~2600m的山坡林下、草地或村舍路旁、田边水旁。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广西。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枝含萜类成分有:Eudes nolide isoiivangustin、愈创内酯(Guaiano lide)[1],还含挥发油,成分有:杯菊醇(Cyathoclol)、α-蒎稀(α-Pinene)、1辛烯-3-醇(1-Octen-5-ol)、对聚伞花素(P-Cymene)、柠檬烯(Limonene)、芳樟醇(Linalool)、薰衣草醇(Lavandulol)、龙脑、橙花醇(Nerol)、枯茗酸(Cumic acid)、百里香甲醚(Thymol methylether)、乙酸橙花酯(Neryl acetate)、百里香酚、β-芹子烯(β-Selinene)、百里香氢醌二甲醚(Thymo-hydroquinone dimethylether)、α-律草烯(α-Humulene)、异丁酸百里香酯(Thymyliso- butyrate)、δ杜松烯(δ-Cadinene)、橙花叔醇(Nerolidol)、丙酸橙花酯(Neryl propionate)、戊酸百里香酯(Thymyl valerate)、δ-松香醇(δ-Cadinol)、邻苯二甲酸丁酯(Dibutyl phthalate)[2]。

参考文献

[1] CA 1982;96:65645r。[2] 云南植物研究 1984;6(2):223。

药性

性味: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凉。”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苦,凉。”

功效: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消炎止血,除湿利尿。” ②《红河中草药》:“清热解毒,截疟。”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消炎止血,除湿利尿,杀虫。”

主治: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急性胃肠炎,痧症,膀胱炎,尿道炎,咽喉炎,口腔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②《红河中草药》:“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咽峡炎,肺炎,术后感染,防治流感,防治疟疾。” ③《全国中草药汇编》:“主治急性胃肠炎,中暑,膀胱炎,尿道炎,咽喉炎,口腔炎,吐血,衄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干品研粉敷。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治吐血,鼻衄:小红蒿、地管子。水煎服。” ②《红河中草药》:“防治流感:干红蒿枝9g,白茅根6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吉羽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红蒿枝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吉羽;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63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