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huicailü
[外文]:recovery rate
在计算的区域(或计算范围)内采出的工业储量与报销的工业储量(即该区域的工业总储量)的百分比叫回采率;损失的工业储量与报销的工业储量的百分比叫矿石损失率。这两个指标从数量上表示地下资源的利用程度。根据计算范围的大小,可分为工作面(见回采工作面)、采区(矿块)、阶段和全矿回采率。我国矿山管理部门对不同矿床的回采率都有相应的规定,以保证资源的充分回收。非煤地下矿山常用有用成分回采率,即采出工业储量中的有用成分含量与报销工业储量中的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比来表示资源的利用程度。有用成分损失率为损失的有用成分含量与报销工业储量中的有用成分含量的百分比。
矿石损失分设计损失和生产损失两类。前者主要是矿山设计中规定不采的各种保安矿柱。后者包括矿山生产期间因地质变化采不出的部分矿体或煤层,维护采场、巷道及地质构造破坏所保留的矿柱,因深孔位置布置不当未崩下的矿石,出矿过程遗留在底板和充填料中的损失,因废石大量混入,停止放矿留在崩落采场的损失,运输过程中的洒落损失和其他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矿石损失除降低资源利用效果外,将增加每吨采出矿石的开拓、采准、折旧和管理等的摊销费用。大量矿石损失将缩短矿山服务年限,并可能造成冲击地压和自燃发火等隐患。
矿石贫化采矿过程中采出的矿石因混入废石,使矿石品位降低的现象。矿石贫化将增加运输和加工费用,降低矿石加工部门的生产能力和回收率。如废石中含有有害杂质,将降低最终产品质量。
矿石损失率和贫化率在露天开采中,两者一般在5%以下,低于地下开采很多。不同地下采矿方法的损失率和贫化率也相差很大,如充填法可能降至5%以下,而分段和阶段崩落法常大于15%。有的采矿方法如分段和阶段崩落法,减少矿石损失时,则贫化增大。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广泛采用高强度、低成本的地下采矿方法开采较贫的矿体,损失和贫化指标都较高。
贫化率可根据工业矿石品位和采出矿石品位直接算出。如能直接测定采出矿石量、损失矿石量和混入废石量,可直接算出回采率和废石混入率,如不能直接测定,则用下式间接计算:
式中:Q为工业储量,c为工业储量的品位,T为采出矿石量,a为采出矿石的品位,b为混入废石的品位。在设计中,多根据条件类似的矿山来选用采矿方法的损失和贫化指标。设计规定不采的矿石,损失指标可直接算出。
降低矿石损失和贫化指标的措施加强地质测量工作,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正确选择采矿方法及其构成要素;合理圈定保安矿柱;选用正确的开采顺序;及时回采矿柱和处理采空区;合理选用覆岩下的放矿方案和放矿制度;注意减少采场中和运输过程中的粉矿损失;加强生产管理和统计工作。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坚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回采率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坚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5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