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荷包牡丹根


药材名称:荷包牡丹根

名称出处:汪连仕《采药书》

概况

异名:土当归、活血草(《纲目拾遗》),鱼儿牡丹(《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 科荷包牡丹属植物荷包牡丹的根茎及全草。荷包牡丹属全世界约20种;我国有2种,均为药用植物。

原植物:荷包牡丹Dicentra spectabilis Lem.

历史:《秘传花镜》始载荷包牡丹,《纲目拾遗》亦载:“荷包牡丹之根,今人呼活血草,即土当归也。”并引汪连仕云:“用其根捣汁,酒冲服之……金疮之圣药也。”《植物名实图考》引《花镜》云:“……一名鱼儿牡丹,以其叶类牡丹,花似荷包,亦以二月开,因而得名。一干十余朵,累累相比,枝不能胜压,而下垂花俯首然,以次而开……。”按上述并考其图即本种。

形态:多年生无毛草本。茎高30~60cm,带紫色。叶具长柄;叶片轮廓为三角形,长达20cm,2~3出全裂,一回裂片具细长柄;二回裂片具短柄或无柄,2~3裂;三回裂片卵形或楔形,全缘或具1~3小裂片。总状花序,花一侧生而下垂,苞片钻形;花两侧对称;萼片2,极小,早落;花瓣4,长约2.5cm,交叉排列为二轮,外面2枚蔷薇红色,下部囊状,上部变狭,向外反曲;内面2枚狭长,近白色,顶部紫红色,在中部以上缢缩;雄蕊6枚,合生成2束;雌蕊条形。蒴果细长圆形。种子细小,有冠毛。花期4~6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0页.图1749)

生境与分布:我国东北、西北及河北、内蒙古、云南有栽培。

化学性质

根含网状番荔枝碱(Reticuline)、前荷包牡丹碱(Predicentrine)和唇花紫堇碱(Cheilanthofoline)。

参考文献

CA 1984;100:188789z。

药性

性味:《岭南采药录》:“辛,温。”

功效:解毒,散血。

主治:①汪连仕《采药书》:“用其根捣汁,酒冲服之,令人沉醉,金疮之圣药也。” ②《岭南采药录》:“散血,消疮毒,除风,和血。”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疮毒:荷包牡丹根适量,捣汁,酒冲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昆明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荷包牡丹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昆明;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536.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