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木榄


药材名称:木榄

名称出处:《我国植物志》

概况

基源:为红树科木榄属植物木榄的树皮。木榄属全世界约7种,我国约有3种。

原植物:木榄Bruguiera gymnorrhiza(L.)Savigny(Rhizophora gymnorrhiza L.),又名大头榄、鸡爪榄(广西),枷定(广东),五梨蛟(台湾)。

形态:灌木或乔木,常有曲膝状气根突出水面。叶交互对生,革质,全缘,无毛,椭圆形或狭椭圆形,长7~14cm,宽3~5.5cm,干时边缘背卷;叶柄长2~3cm;托叶长3~4cm,淡红色,长圆形,早落。花单生于长1~2cm的下弯花梗上,常淡红白色;花萼宿存,中部10~14裂,通常为12裂,萼筒钟状,裂片条形,长1.5~2cm;花瓣与花萼裂片同数而较短,2深裂,基部密被毛,上部近无毛,裂隙有刺毛1条,裂片顶端有2~4条;雄蕊数目为花瓣的2倍;子房半下位,2~4室。果包藏于萼筒内且二者合生,1室,萼筒长于裂片。种子1,于果离母树前发芽,胚轴纺锤形,长15~25cm。花果期近全年。(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98页,图369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滩红树林中,分布于福建、台湾、广东、广西。非洲、亚洲和大洋洲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

茎热水浸膏含鞣质80%[水解后得矢车菊素(Cyanidin)和飞燕草素(Delphinidin)]、综纤维素(Holocellulose)和硫酸木素(Klason’s lignin)14.1%以及多种单糖[2]。

附 新鲜叶含三萜类成分:α-香树脂醇、β-香树脂醇、齐墩果酸和乌苏酸,叶还含甾醇成分:胆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谷甾醇和豆甾烯-7-醇(Stig st-7-en-3β-01)[3]。果实含赤霉素A3,A4,A7[1]。

参考文献

[1]Phytochemistry 1974;13(9):1911 。[2]CA 1986;104:85468x 。[3]Phytochemistry 1985;24(8):1725。

药性

功效:止泻止痛。

主治:泄泻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雨萱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木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雨萱;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50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