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沙生风毛菊
名称出处:《甘肃中草药手册》
概况基源:为菊科风毛菊属植物沙生风毛菊的叶或地上部份。
原植物:沙生风毛菊Saussurea arenaria Maxim.
历史:本品原植物和同属植物禾叶风毛菊Saussurea graminea Dunn及披针叶风毛菊S.lancifolia Hand.-Mazz等,青海 均作藏药“匝赤把漠卡”,匝赤把漠卡为常用藏药,清朝著名藏药学家帝玛·丹增彭措所著《晶珠本草》1840年木刻版即有记载,1984年出版的《我国民族药志》第1卷及1991年出版的《藏药志》都有提及。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10cm,根茎顶端分枝,颈部被棕色的残存叶柄。茎极短,被白色绒毛。叶渐狭成柄,长3~4cm,被腺毛,叶片狭长圆形,长4~7cm,宽7~15mm,顶端锐尖或渐尖,全缘或边缘具深波齿,齿端有短尖头,表面被蛛丝状毛和腺点,背面密被绒毛,中脉突出。头状花序单生,直径1.5~4cm;总苞宽卵形,长1.5~2cm,宽1.5~2.5cm;总苞片5~6层,外层的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绿色或带紫色,疏被白色绒毛,内层的线形,顶端渐尖,微反卷,背面有腺点,边缘具少数短柔毛;花冠深紫色,长1.3~2.0cm,细管部长0.9~1.2cm。瘦果圆柱形,长约3mm,无毛,具棱;冠毛污白色,两层,外层短,内层长约1.7cm。花果期7~9月。(图见《我国沙漠植物志》.第3卷.387页.图版153∶8-12)
生境与分布:生于沙地、干河床、阳坡;分布于甘肃、青海和 。
药性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感冒发热,疮疡痈肿,食物中毒,胆囊炎,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研成细粉,1~2g,1日3次。
临床应用《我国民族药志》:为藏药,在青海省作为木叶风毛菊用。木叶风毛菊:清热凉血。用于肝炎,胆囊炎,黄疸,肠胃炎,感冒发热及内脏出血:9~15g,入丸、散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姝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沙生风毛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姝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