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柏子仁


药材名称:柏子仁

名称出处:《唐本草》

概况

异名:柏实(《本经》),柏子、柏仁(《本草经集注》),侧柏子(《日华子本草》)。

基源:为柏科侧柏属植物侧柏的种仁。

原植物: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

历史:柏子仁原名“柏实”,《本经》列为上品。《别录》谓:“生太山(即山东泰山)山谷。”苏颂曰:“柏实生泰山山谷,今处处有之,而乾州(今陕西境内)者较佳,三月开花,九月结子,候成熟收采,蒸曝干,春擂取熟人子用。”《证类本草》所附“乾州柏实”及“密州(今山东境内)柏实”图及《纲目》所附“侧柏”图均与柏子仁的原植物侧柏类同。

余项参见“侧柏叶”条。

生药

采集:秋、冬季打下果实,搓去果壳,采收成熟种子,晒干;碾碎外种皮,筛除杂质,收集种仁。药材主产于山东济宁、菏泽、泰安、莱芜,河南许昌、信阳、南阳、开封,河北安国。

鉴别

性状:种仁长卵形、长椭圆形或长圆锥形,长4~7mm,直径1.5~3mm,顶端略尖,圆三棱形,有深棕色的点,基部钝圆;表面淡黄颜色或黄白色,外有膜质内种皮包被,久贮色深,并有油渗出。横切面乳白色或黄白色,胚乳较厚,子叶2枚或更多,富含油质。微有香气,味淡而有油腻感。

显微 粉末:深黄颜色或棕色,富油性。 ①内胚乳细胞类多角形、类长方形或类圆形,直径17~69μm,壁薄,胞腔内充满较大的糊粉粒以及脂肪油滴,糊粉粒溶化后留有网格状痕迹。断面碎片少见,外列细胞切向延长,被角质层,其外侧常与含棕色物的内种皮细胞连结。 ②子叶细胞,类长方形,排列较整齐,直径7~42μm,胞腔内充满较小的糊粉粒及脂肪油滴,有时可见糊粉粒溶化后的网格样痕迹。 ③糊粉粒,直径3~9μm,其中拟球体1~2个,有的可见拟晶体。 ④种皮表皮细胞长条形,常与含棕 素的下皮细胞连结,色素细胞界限不清楚。 ⑤种皮石细胞成群或单个散在,类方形或圆多角形,直径17~90μm,壁厚4~25μm,胞腔内含草酸钙方晶,偶有一个细胞含2个方晶。 ⑥草酸钙方晶,直径11~30μm。(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543页.图265)

理化:取样品粉末适量,用水煎2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1·1的浓度,点于层析纸上,以正丁醋-醋酸-水(4.1·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49页.图245)

加工炮制:①柏子仁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及残留的种皮,筛去灰屑。 ②炒柏子仁 取净柏子仁,置锅中,用文火加热,炒至油黄颜色,有香气逸出为度,取出,放凉。 ③柏子仁霜 取净柏子仁,碾成泥状,用布包严,经加热后,压去油脂,碾细。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热,防蛀。

化学性质

含脂肪油约14%、皂甙、少量挥发油及植物甾醇、维生素A原、蛋白质等。

参考文献

中药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480。

药性

性味:甘,平。 ①《本经》:“甘,平。” ②《药性论》:“辛、甘。” ③《本草正》:“甘、平,微凉。”

归经:心、肝、脾经。 ①《本草经疏》:“足厥阴、少阴、亦入手少阴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肺、脾、肾经。” ③《本草新编》:“心、肝、肾、膀胱经。”

功效:养心益智,安神,润燥,利肠通便。

主治:神经衰弱,惊悸,怔忡,失眠,虚烦,遗精,盗汗,便秘。 ①《药性论》:“能治腰肾中冷,膀胱中冷脓宿水,兴阳道,去头风,主小儿惊痫。” ②《本经》:“主惊悸,安五脏,益气,除湿痹。” ③《别录》:“疗恍惚,虚损吸吸,历节,腰中重痛,益血止汗。” ④《日华子本草》:“治风,润皮肤。” ⑤《纲目》:“养心气,润肾燥,益智宁神,烧沥治疥癣。” ⑥《岭南采药录》:“治跌打;以盐渍之,煎服,能治咳嗽。” ⑦《贵州民间方药集》:“治咳气喘,收敛止血,润肺健胃,利尿消炎。”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外用:炒研取油涂。”

使用注意:便溏及痰多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柏子仁体性多油,肠滑作泻者勿服,膈间多痰者勿服,阳道数举,肾家有热,暑湿作泻,法咸忌之。” ②《本草经集注》:“牡蛎、桂、瓜子为使,恶菊花、羊蹄、诸石及面。” ③《得配本草》:“痰多,肺气上浮,大便滑泄,胃虚欲吐,四者禁用。”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酸枣仁,治失眠症。 ②配火麻仁,治阴虚、产后及老人的肠燥便秘。 ③配五味子,治虚烦不寐,怔忡,心悸及阴虚盗汗等症。 ④配火麻仁、松子仁治阴虚、老人及产后津少肠燥,大便秘结等症。 ⑤配煅牡蛎、五味子、麻黄根,治阴虚盗汗等症。 ⑥配松子仁、郁李仁,治心虚血少、老年体弱及产后血虚引起的肠燥便秘。 ⑦配肉苁蓉、当归,治津液不足之便秘。 ⑧配郁李仁、桃仁,治老年人及产后肠燥便秘。 ⑨配炒酸枣仁、知母,治失眠健忘,心跳心慌。 ⑩配酸枣仁、五味子、茯神,治血不养心的惊悸、怔忡、虚烦不眠等症。 ⑾配酸枣仁、远志,治心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等症。 ⑿配夜交藤、炒酸枣仁,治心悸、失眠。 ⒀配当归、熟地黄、制首乌,治血虚失眠。 ⒁配党参、茯苓、远志,治心气不足,惊悸,失眠,健忘等症。

方选和验方: ①柏子仁丸(《体仁汇编》)治劳欲过度,心血亏损,精神恍惚,夜多怪梦,怔忡惊悸,健忘遗泄:柏子仁(蒸晒去壳)120g,枸杞子(酒洗晒)90g,麦门冬(去心)、当归(酒浸)、石菖蒲(去毛洗净)、茯神(去皮心)各30g,玄参,熟地(酒蒸)各60g,甘草(去粗皮)15g。先将柏子仁、熟地蒸过,石器内捣如泥,余药研末和匀,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40~50丸,早晚灯心汤或龙眼汤送下。 ②柏子仁丸(《妇人良方》)治血虚有火,月经耗损,渐至不通,羸瘦而生潮热,及室女思虑过度,经闭成痨:柏子仁(炒,另研)、牛膝、卷柏各15g(一作各60g),泽兰叶、川续断各60g,熟地黄90g。研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空腹时米饮送下。兼服泽兰汤。 ③《本草衍义》:“治老人虚秘:柏子仁、 子仁、松子仁各等份。同研,熔白蜡为丸,桐子大,以少黄丹汤服20~30丸,食前服。” ④补肝柏子仁丸(《太平圣惠方》)治肝虚寒,面色青黄,胸胁胀满,筋脉不利,背膊酸疼,羸瘦无力;柏子仁、黄芪、白茯苓、楮实、覆盆子、五味子、石斛、酸枣仁、附子、桂心、鹿茸、沉香、枳实、白术、熟地黄各30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30丸,温酒下。 ⑤定志丸(《儒门事亲》)治惊悸:柏子仁、人参、茯神、远志(去心)、茯苓、酸枣仁。为末,酒调米糊为丸,小豆大。每服50~70丸,生姜煎汤送下。 ⑥柏子仁丸(《千金翼方》)治健忘:柏子仁75g,蛇床子、菟丝子、覆盆子各15g,石斛、巴戟各90g,杜仲、茯苓、钟乳粉、天门冬、远志各90g,天雄30g,续断、桂心各45g,人参、菖蒲、山药、干地黄、山茱萸、泽泻各60g,五味子150g,苁蓉180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30丸。 ⑦柏子仁丸(《普济本事方》)治气虚阳不潜,经络热,盗汗,饮食少:柏子仁、半夏曲各60g,牡蛎(醋淬)、人参、炙麻黄根、白术、五味子各30g,炒净麸15g。为末,枣肉和丸,梧桐子大。每服30~50丸,空腹米饮送下,日2次。 ⑧柏子仁散(《太平圣惠方》)治风劳,湿痹,气血虚,腰脚弱:柏子仁、巴戟、天雄、牛膝、天门冬、川椒、菟丝子各30g,肉桂60g,石楠、续断、当归各0.9g。研为散,每服6g,温酒调下。 ⑨柏子仁散(《太平圣惠方》)治小儿惊啼,状如物刺:柏子仁30g,研为散。一二岁儿每服0.3g;三四岁儿每服1.5g,粥汤调下。 ⑩彭祖丸(《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治虚劳,风冷百病:柏子仁、蛇床子、覆盆子各75g,石斛、巴戟、续断、天门冬、钟乳粉、杜仲各90g,天雄30g,菟丝子、五味子各150g,苁蓉180g,人参、泽泻、山药、远志、菖蒲、山茱萸、茯苓各60g,干地黄、桂心各120g。研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丸,日2服。” ⑾三仁丸(《奇效良方》)治大肠有热,津液燥竭,里急后重,大便秘结:柏子仁、松子仁、火麻仁各30g。为细末,黄蜡15g和丸,梧桐子大。每服20丸,食前米汤送下。若老人虚秘,用白蜡为丸,黄丹汤送下。 ⑿《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皮肤科》:“治脱发:当归、柏子仁各50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日3次,每次饭后服6~9g。” ⒀《我国民间草药方》:“治肾气不足,冲任不充之闭经:柏子仁12g,薏苡仁根12g,野菊花20g,丝瓜络20g,上药水煎服,1日3次。” ⒁《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贞洁闭经成痨:柏子仁(炒研)、牛膝(酒制)、卷柏各15g,泽兰叶30g,共研为细末,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30丸,空心米汤饮下。” ⒂《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心悸、失眠:柏子仁、夜交藤各12g,炒酸枣仁、茯苓、远志各9g。水煎服。” ⒃浙江中医杂志 1983;(4):“治疗神经衰弱:柏子仁9g,阴地蕨24g,大枣7枚。每日1剂,水煎,早晚2次分服。服药期间,停服一切西药。”

单方应用:①《世医得效方》:“治肠风下血:柏子仁14枚。捻破,纱囊贮,以好酒750ml,煎至8分服之。初服反觉加多。再服立止。非饮酒而致斯疾,以艾叶煎汤服之。”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大便秘结:柏子仁、火麻仁各15g。水煎服。” ③《青岛中草药手册》:“治腮腺炎、疖肿、鲜柏子仁捣烂,蛋清调敷患处。”

食疗:①柏子仁酒(《圣济总录》)治中风失音不语:柏子仁(生研)60g,鸡粪白(炒)60g,生姜(不去皮,切)30g。上3味,粗捣筛,共炒令焦色,乘热投酒480ml,候冷滤去渣。每服40ml,空心日午夜卧服。 ②《太平圣惠方》:“治饮酒令人不醉:柏子仁、 子仁各30g。上件药,捣筛为散,以水300ml,煎至50ml,去滓,温服。” ③补心酒(《百病中医药酒疗法》)治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的心烦,心悸,睡眠不安,精神疲倦,健忘等症:麦冬60g,柏子仁、白茯苓、当归身、龙眼肉各30g,生地45g,无灰酒2.5kg。将上药切碎,盛于绢袋中,用酒浸泡,容器密封,7天后即成。适量饮用。 ④《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月经闭止:柏子仁9g,猪肝180g。将猪肝切口装入柏子仁,蒸熟吃。”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柏子仁,性平而不寒不燥,味甘而补,辛而能润,其气清香,能透心肾,益脾胃,盖上品药也,宜于滋养之剂用之。” ②张景岳《本草正》:“柏子仁,气味清香,性多润滑,虽滋阴养血之佳剂,若欲培补根本,乃非清品之所长。” ③贾九如《药品化义》:“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同茯神、枣仁、生地、麦冬,为浊中清品,主治心神虚怯,惊悸怔忡,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心血之功也。又取气味俱浓,浊中归肾,熟地、龟板、枸杞、牛膝,为封填骨髓,主治肾阴亏损,腰背重痛,足膝软弱,阴虚盗汗,皆滋肾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缓肝,补肝胆之不足,极其稳当,但性平力缓,宜多用之为妙。” ④汪昂《本草备要》:“凡补脾药多燥,柏子仁润药而香能舒脾,燥脾药中兼用最良。” ⑤张璐《本经逢原》:“柏子仁,《本经》言除风湿痹者,以其性燥也。《经疏》以为除风湿痹之功非润药所能,当是叶之能事。岂知其质虽润而性却燥,未有香药之性不燥者也。昔人以其多油而滑,痰多作泻忌服,盖不知其性燥而无伤中泥痰之患,久服每致大便燥结,以芳香走气而无益血之功也。”

参考文章含有柏子仁的处方(十一)中医中药含有柏子仁的处方(十)中医中药含有柏子仁的处方(五)中医中药含有柏子仁的处方(三)中医中药含有柏子仁的处方(八)中医中药含有柏子仁的处方(二)中医中药含有柏子仁的处方(一)中医中药含有柏子仁的处方(九)中医中药含有柏子仁的处方(七)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申强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柏子仁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申强;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48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