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积雪草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异名:地钱草(《唐本草》),马蹄草(《滇南本草》),崩口碗(《生草药性备要》),地棠草(《植物名实图考》),落得打(江苏),大金钱草(江西),崩大碗(广西)。
基源:为伞形科积雪草属植物积雪草的全草。积雪草属全世界有20余种,我国产1种。
原植物: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L.)Urb.(Hydrocotyle asiatica L.)
历史:积雪草始载于(《本经》),列为中品。《唐本草》注曰,其叶圆如钱大,茎细蔓延,生溪涧侧,捣敷热肿丹毒。荆楚人以叶如钱,谓为地钱草,徐仪《药图》名连钱草……。”所述可能为唇形科植物活血丹。《植物名实图考》云:“今江西、湖南阴湿地极多,叶圆如五株钱,引蔓铺地,……或谓以数枚煎水,清晨服之,能去百病者,……。”确是指今伞形科本种植物,但在该书中也绘制另一种破铜钱,根据图形来看,属伞形科天胡荽一类植物。《我国药典》1985,1990年版所收载的积雪草为本种。
形态:多年生草本,茎细长匍匐,节上生根。单叶,叶柄长1.5~2.7cm;叶鞘膜质;叶片圆形、肾形或马蹄形,长1~2.8cm;宽1.5~5cm,边缘有钝锯齿,基部阔心形,两面无毛或在背面脉上疏生柔毛;掌状脉5~7条,脉上端分叉,两面隆起。单伞形花序,2~4个聚生于叶腋,花序梗长0.2~1.5cm,有或无毛;苞片2,稀为3,卵形,膜质,长3~4mm.宽2.1~3mm;每一伞形花序有花3~4,聚集成头状,花无柄或有1mm长的短柄;花瓣卵形,紫红色或乳白色,膜质,长1.2~1.5mm,宽1.1~1.2mm:花丝短于花瓣,与花柱等长。果实圆球形,两侧扁压,基部心形至平截形,长2.1~3mm,宽2.2~3.6mm,每侧有纵棱数条,棱间有明显的小横脉,网状,表面有毛或平滑。花果期4~10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55卷.第1分册.32页.图版10)
生境与分布:生于阴湿的草地或水沟边,海拔200~1900m。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云南。印度、斯里兰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大洋洲群岛、日本、澳大利亚及中非、南非也都广为分布。
生药栽培:宜温暖向阳和湿润的环境,对土壤要求不严。多用分株繁殖,在4~5月老株萌发返青后挖起,分成单株,按行株距26×7cm开沟条栽,深3~5cm,种苗的匍匐茎连根埋在沟里,叶片应露在地面。栽后覆土浇水。当新叶长出后即行中耕除草和追肥1~2次。每年收割后需用人畜粪水追施1次,越冬时再施堆肥,以利生长。
采集:夏、秋季拔取全株,除去泥沙杂质,晒干。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州、广西。
鉴别
性状:全草多皱缩成团。根圆柱形,长2~4cm,直径1~1.5mm,表面淡黄颜色或灰黄颜色,有细纵皱纹。茎细长弯曲,黄棕色,有细纵皱纹,节上着生细根或有细根脱落痕。叶多皱缩破碎,淡绿色,近圆形或肾形,直径1~6cm,边缘有粗钝齿,有扭曲的长叶柄,基部有膜质的叶鞘。气特异,味微辛。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显微 叶表面观:上下表皮细胞多边形,下表皮细胞排列略不规则,气孔较多,气孔多为不定式。 茎横切面:表皮细胞类圆形或近方形。皮层为7~9列薄壁细胞,外侧数列细胞的壁不均匀增厚。外韧维管束6~7个排列成环,韧皮部外侧为微木化的纤维群,木质部导管6~10个。髓部由较大的类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皮层及射线中分布圆形的油管,直径24~34μm,周围分泌细胞5~7个。(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568页.图553.554)
理化:取样品粉末2g,加乙醇适量,热提1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约1ml,点于硅胶G板上,以羟基积雪草甙和积雪草甙为对照,以正丁醇-乙酸-水(4:1∶1)为展开剂,展距17.5cm,喷4%磷钼酸乙醇液,加热至110℃,斑点均显蓝色。(图见同上.569页.图555)
贮藏:置干燥处,防霉。
化学性质含黄酮类:3-葡萄糖槲皮素(3-Glucosylquercetin)、3-葡萄糖山柰酚(3-Glucosylkaempferol)[1];多种α香树酯醇型的三萜成分:积雪草甙(Asiaticoside)[2,3]、参枯尼甙(Thankuniside)[4]、异参枯尼甙(Isothankuniside)[5,6]、羟基积雪草甙(Madecassaside)[7,8]、玻热模甙(Brahmoside)、玻热米甙(Brahminaside)、玻热米酸(Brahmic acid)和积雪草酸[2,9,10],以及马达积雪草酸(Madasiatic acid)[11]。此外尚含内消旋肌醇(Mesoinositol)、积雪草糖(Centeilose)[12]、蜡、胡萝卜烃类、叶绿素、山柰酚、鼠李糖的黄酮甙[13]。此外尚含生物碱、β-谷甾醇、鞣质、氯化钾及硫酸钾等[14]。
参考文献[1] Phar zie 1983;38(6):423。[2] C A 1969;71∶10301d。[3] CA 1969;70∶830v。[4] CA 1962;57∶7371b。[5] Indian JChem 1968;6(9):543。[6] CA 1969;71∶61593h。[7] CA 1969;70∶80869r。[8] CA 1968;68∶29901j。[9] CA 1968;69∶65129t。[10] CA 1961;55∶6524f。[11] Dictionary of Organie Compounds.4ed.Sixth Supplement.Chap n and Hall,1969∶154。[12] CA 1969;71∶10301d。[13] CA 1969;70∶80869r。[14]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707。
药理本品所含积雪草酸(Asiatic acid)和积雪草甙,局部外用,有促进伤口愈合, 肉芽发生,促进表皮角质化,并有助于产生新的结缔组织。对皮肤的呼吸和生物合成没有显著的影响,具备治疗各种皮肤病灶(包括麻疯、结核)的基础。积雪草甙对小鼠、豚鼠、兔im或皮下植入时可促进皮肤生长、局部白细胞增多、结缔组织血管网增生、粘液分泌增加、毛及尾的生长加速等[1]。
毒性:本品醇提取物对大鼠ip的LD50为1.93g/kg。积雪草甙对小鼠、兔sc0.04~0.05g/kg能产生中毒症状;0.2~0.25g/kg则增加出血时间,导致出血[2]。
参考文献[1]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出版社,1986∶91,92。[2]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874。
药性性味:苦、辛,寒。 ①《本经》:“苦、寒。” ②《日华子本草》:“苦、辛。” ③《本草求原》:“甘、淡、辛,寒。”
归经:入肝、脾、肾经。 ①《泉州本草》:“入肝、脾、肾三经。” ②《闽东本草》:“入心、肺、脾、胃、大肠五经。”
功效:清热利湿,消肿解毒。
主治:痧气腹痛,暑泻,痢疾,湿热黄疸,砂淋,血淋,吐、衄、咳血,目赤、喉肿,风疹,疥癣,疔痈肿毒,跌打损伤。 ①《本经》:“主大热,恶疮、痈疽,浸淫,赤熛,皮肤赤,身热。” ②《药性论》:“治瘰疬鼠漏,寒热时节来往。” ③《唐本草》:“捣敷热肿丹毒。” ④《日华子本草》:“以盐挪贴,消肿毒并风疹疥癣。” ⑤《滇南本草》:“治子午潮热,眩晕,怕冷,肢体酸困。饮食无味,男妇童疳,虚劳发热不退者用之,利小便,水牛肉为引。” ⑥《纲目》:“研汁点暴赤服。” ⑦《本草求原》:“除热毒,治白浊,浸疳疮,理小肠气。” ⑧《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利水和脾,治水泻及赤白痢。” ⑨《陆川本草》:“解毒,泻火,利小便。治热性病,头痛,身热,口渴,小便黄赤。” ⑩《四川中草药》:“祛风散寒。治肺热咳嗽,消瘿瘤,涂痈疮肿毒,消食积饱胀。” ⑾《闽东本草》:“治暴热痧气,腹痛腹胀。” ⑿《广东中药》第2册:“消暑热,去湿热。治肝肿大,肋膜炎,双单喉蛾,防治麻疹,并解钩吻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鲜品15~30g);或捣汁。外用:捣敷或捣汁涂。
使用注意:《植物名实图考》:“虚寒者不宜。”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①《岭南草药志》:“治误食 及其他食物中毒,如钩吻及蕈中毒:积雪草120g,胆矾3g。水煎服。” ②《闽东本草》:“治血淋:积雪草头、草益根各60g。捣烂绞汁,加冰糖30g,水炖服。” ③《岭南采药录》:“治乳痈初起:积雪草茎叶,槟榔衣1个,酒煎服。”
单方应用:①《江西民间草药》:“治湿热黄疸:积雪草30g,加冰糖30g。水煎服。” ②《江西民间中草药》:“治疔疮:积雪草洗净,捣烂,敷患处。” ③《江西民间中草药》:“治缠腰火丹:鲜积雪草洗净,捣烂绞汁,加糯米粉调成糊状,外敷。” ④《江西民间中草药》:“治臁疮:鲜积雪草,捣烂敷患处,1日1次。” ⑤《江西民间中草药》:“治目赤肿痛:鲜积雪草捣烂敷寸口处,或绞汁点眼,1日3次。” ⑥《江西民间中草药》:“治咽喉肿痛:积雪草60g,洗净,捣烂,开水冲出汁,频频含咽。” ⑦《岭南草药志》:“治肝脏肿大:积雪草250~500g,水煎服。” ⑧《岭南草药志》:“治刀伤出血:积雪草适量,捣烂敷伤口。” ⑨《岭南草药志》:“治骨鲠:积雪草煎水内服,慢慢咽下。” ⑩《福建中草药》:“治疔疮:积雪草30~60g,水煎服。” ⑾《闽东本草》:“治咳血,吐血,鼻出血:积雪草60~90g,水煎或捣汁服。” ⑿《福建中草药》:“治跌打肿痛:积雪草绞汁30g,调酒炖温服,其渣敷患处。” ⒀《闽东本草》:“治小便不通:积雪草30g,捣烂敷于脐部。” ⒁《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中暑腹泻:积雪草鲜叶搓成小团,嚼服1~2团,开水送服。” ⒂《江西民间草药验方》:“治砂淋:积雪草30g,第二次的淘米水煎服。” ⒃《泉州本草》:“治麦粒肿:鲜积雪草捣烂,和红糖敷。” ⒄《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解大茶药中毒:积雪草捣烂,加茶油灌服。” ⒅《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解木薯中毒:积雪草捣烂,温开水冲服。” ⒆《南方主要有毒植物》:“解毒蕈中毒:积雪草120g,加糖60g,煎水服。” ⒇《岭南草药志》:“治百日咳:积雪草90g,瘦猪肉30g。同煎1小时,分2次服,连服数天。” (21)福建中医药 1966;(2):“治传染性肝炎:积雪草120g,加水500ml,浓煎成250ml,趁热加入冰糖60g溶化,分2次空腹服,7天为1疗程。” (22)杭州卫生防疫资料汇编,1972:“处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带菌者:积雪草1000g,水煎2次,合并滤液,浓缩至1000ml,防腐剂酌量加入,pH调至6左右。每服10ml,5岁以下儿童减半。每日3次,空腹服,连服3天。”
参考文章积雪草的介绍观赏园艺积雪草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积雪草的作用用途观赏园艺李时珍认为积雪草有何功用?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康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积雪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康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