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毛茛


药材名称:毛茛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

异名:老虎脚迹,五虎草(《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毛茛科毛茛属植物日本毛莨的全草。

原植物:日本毛茛Ranunculus japonicus Thunb.[Ranunculus acris L.var.japonicus(Thunb.)Maxim.]

形态:多年生草本。须根多数簇生。茎直立,高30~70cm。基生叶多数;叶片圆心形或五角形,长及宽均为3~10cm,基部心形或截形,通常3深裂不达基部,中裂片倒卵状楔形或菱形,3浅裂,边缘有粗齿或缺刻,侧裂片不等地2裂,两面贴生柔毛。聚伞花序有多数花,疏散;花直径1.5~2.5cm;萼片椭圆形,生白柔毛;花瓣5,倒卵状圆形,长6~11mm,宽4~8mm,基部有长约0.5mm的爪,蜜槽鳞片长1~2mm;花托短小,无毛。聚合果近球形,直径6~8mm;瘦果扁平,长2~2.5mm,上部最宽处与长近相等,约为厚的5倍以上,边缘有宽约0.2mm的棱,无毛,喙短直或外弯,长约0.5mm。花果期4~9月。(图见《我国植物志》.第28卷.311页.图版97)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2500m的田沟旁和林缘路边的湿草地上。除 外,我国各地均有分布。朝鲜、日本、原苏联远东地区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适应性强,对土壤要求不严,宜在肥沃疏松而阴湿土壤中种植。用种子繁殖,于9~10月播种,按行距23cm开浅沟,条播育苗;或以行株距20~23cm开穴直播。育苗地播后须覆细土或盖草木灰,稍加镇压,再浇水盖草,1~2周出苗后,揭去盖草,结合松土除草,间苗,追肥,苗高6~8cm时即可移植,按直播密度进行穴栽。直播地每穴留苗2~3株,栽后每年需注意中耕除草及追肥,干旱时须适当浇水。

采集:夏、秋季采收,一般鲜用。

化学性质

含毛茛甙、原白头翁素(Protoanemonin)和它的二聚物白头翁素(Anemonin)[1],鲜根中含原白头翁素[2,3]。又谓“茎、叶含乌头碱及飞燕草碱[4]。”

参考文献

[1]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 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55,857 。[2]中草药学.中册.江苏人民出版社,1976:257 。[3]长白山植物药志.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405 。[4]我国有毒植物.科学出版社,1987:489。

药理

本品含有强烈挥发性 成分,与皮肤接触可引起炎症及水泡,内服可引起剧烈胃肠炎和中毒症状,但很少引起死亡,因其辛辣味十分强烈,一般不致吃得很多,发生 作用的成分是原白头翁素,聚合后可变成无 作用的白头翁素[1]。原白头翁素有很强的抗菌作用,试管中4×10-5即能抑制结核菌的生长,白头翁素也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白喉杆菌的抑菌浓度为1.25×10-4;结核杆菌为5×10-4,对大肠杆菌也有类似的抑菌作用,对革兰氏阴性菌与链霉素有协同作用[2]。还有强的杀真菌活性[3],原白头翁素在豚鼠离体器官(支气管、回肠)及整体试验中,均有抗组胺作用[1]。

参考文献

[1]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437 。[2]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01 。[3]CA 1981;94:127203q。

药性

性味:辛,温。有毒。 ①《本草拾遗》“辛,温,有毒。”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微苦,温,有毒。”

功效:利湿消肿,退黄退翳,截疟杀虫。

主治:疟疾,黄疸,偏头痛,胃痛,风湿关节痛,鹤膝风,痈肿,恶疮,疥癣,牙痛,火眼。 ①《本草拾遗》:“主恶疮痈肿疼痛未溃,捣叶敷之,不得入疮,令 烂。主疟,令病者取60g微碎,缚臂上。子和姜捣涂腹,破冷气。” ②《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外用治癣癞。” ③《江西民间草药》:“治偏头痛,眼生翳膜,黄疸,鹤膝风。” ④《本草推陈》:“外用为皮肤 药。治瘰疬,关节炎,关节结核,骨结核,支气管喘息,及一切阴疽肿毒未溃者。” ⑤《重庆草药》:“治鱼口及蛇咬伤。” ⑥《全国中草药汇编》:“胃痛,黄疸,疟疾,淋巴结结核,翼状胬肉,角膜云翳,灭蛆,杀孑孓。” ⑦《中草药学》:“黄疸,肝炎,哮喘,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疟疾,牙痛。” ⑧《新华本草纲要》:“捣烂外搽治跌打损伤,与他药配伍可治痢疾。敷穴位退黄,截疟。”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药材资料汇编》:“治黄疸:将鲜毛茛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用 破,放出黄水。” ②《江西民间草药》:“治鹤膝风:将鲜毛茛杵烂,如黄豆大1团,敷于膝眼(膝盖下两边有窝陷处),待发生水泡,以消毒 破,放出黄水,再以清洁纱布覆之。” ③《江西民间草药》:“治偏头痛;鲜毛茛加盐少许捣烂,隔一留有圆孔的厚纸敷于患侧太阳穴,候起泡(约1小时)即取去。” ④《江西民间草药》:“治牙痛;按照外治偏头痛的方法,敷于经渠穴,右边牙痛敷于左,左边牙痛敷于右。又可将毛茛少许,含牙痛处。” ⑤《江西民间草药》:“治眼生翳膜:毛茛鲜根揉碎,纱布包裹,塞鼻孔内,左眼塞右鼻,右眼塞左鼻。” ⑥《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治红眼睛:毛茛1~2棵,取根加盐十余粒,捣烂敷于手上内关穴,右眼病敷左手,左眼病敷右手。待感灼痛,去掉,以消毒纱布覆盖该处。” ⑦《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内科疾病》:“治胃痛:取毛茛洗净捣烂,加少许红糖调匀,置于有凹陷的橡皮瓶塞(如青霉素瓶塞)内,翻转,使药触及皮肤,贴在胃俞,肾俞2穴(或加盲门,梁丘及阿是穴)至局部有蚁行感即取去。”

参考文章花毛茛的介绍观赏园艺花毛茛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花毛茛的花语观赏园艺花毛茛的繁殖方式观赏园艺花毛茛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花毛茛的病害防治观赏园艺花毛茛的生态习性观赏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旭彬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毛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旭彬;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33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