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黄明胶


药材名称:黄明胶

名称出处:《食疗本草》

概况

异名:水胶(《外台秘要》),牛皮胶(《本草图经》),海犀胶(《纲目》),广胶、明胶(《本经逢原》)。

基源:为牛科牛属动物黄牛的皮所熬的胶。

原动物:黄牛Bos taurus domesticus Gmelin

余项参见“黄牛”条。

生药

采制 将干燥的牛皮,铡成小方块,置清水中浸洗2天,经常搅拌换水,至牛皮柔软,洗净取出,置铜锅内,加5倍量清水,加热使徐徐沸腾,并随时加水,每24小时滤取清液,如此反复3次,将全部清液用明矾沉淀,倾取清液,再置铜锅内加热浓缩,至滴于滤纸上不化为度,加入黄酒或冰糖等辅料收胶,倒入胶盘内,俟冷,切成小块,晾干。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

黄牛皮与水长时间同煮,则皮中之胶原(Collgen)变化而成黄明胶。胶原含氮18.6%,还含一些糖。黄明胶含氮18.0%,合多种氨基酸,但不含胱氨酸、半胱氨酸。胶原不溶于水,明胶能溶于水[1]。

《本经》记述“阿胶”亦用牛皮制备,《纲目》载“后世乃贵驴皮”(蟦),“夏月亦不湿软”。明胶用牛皮、羊皮、猪皮均可制备。牛皮蟦习称水蟦,从氨基酸分析及总氮、碳、氢测定实验,黄明蟦与阿胶的成分类似[2~4]。

参考文献

[1]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054页。[2] 南京药学院.中草药学.下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1460。[3] 中成药研究 1979;(1):1;(2):24。[4] 中成药 1981;(5):31。

药性

性味:①《纲目》:“甘,平。” ②《本草汇言》:“甘、涩。”

归经:入肺、大肠经。 ①《会约医镜》:“入肝经。” ②《本草汇言》:“入手阳明、太阴经。”

功效:滋阴润燥,止血清肿,行水,利大小肠。

主治:①《纲目》:“治吐血,衄血,下血,血淋,下痢,妊妇胎动血下,风湿走注疼痛,打扑损伤,汤火灼疮,一切痈疽肿毒。” ②《中药大辞典》:“治虚劳肺痿,咳嗽咯血,衄血,崩漏,跌扑损伤,痈肿,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水、酒化冲,3~9g,或入丸、散。外用:烊化,涂。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补肺散(《圣济总录》)治肺痿劳伤吐血:黄明胶(炙燥)60两,花桑叶(阴干)60g。上2味,捣罗为细散。每服6g,用生地黄汁调下,糯米饮亦得。 ②《食疗本草》:“治咳嗽不差:黄明胶(炙令半焦),为末。每服2g,人参末4g,用薄豉汤250ml,葱少许,入铫子,煎1~2沸后,倾入盏。遇咳嗽时,呷三、五口后,依前温暖,却准前咳嗽时吃之也。” ③《食疗本草》:“治吐血、咯血:黄明胶30g(切作小片子,炙令黄),新绵30g(烧作灰)。细研。每服2g,新米饮调下,不计年岁深远,并宜,食后卧时服。” ④《纲目》:“治跌扑伤损:真牛皮胶(即黄明胶)30g,干冬瓜皮30g(锉)。同炒存性,研末。每服15g,热酒100ml调服,仍饮2~3钟,暖卧,微汗。” ⑤《卫生杂兴》:“治风湿走痛:牛皮胶30g,姜汁50ml。同化成膏,摊纸上,热贴之,冷即易。” ⑥《本事方》:“敛疮内消:黄明胶30g,水100ml消了,入黄丹30g,再煮三、五沸,又放温冷,以鸡毛扫在疮口上,如未成,即涂肿处。”

单方应用:①《千金方》:“治虚劳尿精:干胶90g。末之,以酒200ml和,分温为3服,差止。” ②《肘后方》:“治妊娠卒下血:酒煮胶60g,消尽顿服。” ③《纲目》:“治寒湿脚气,牛皮胶1块,细切,面炒成珠,研末。每服3g,酒下。” ④《简便单方》:“治乳疖初发:黄明水胶,以浓醋化涂之。” ⑤《斗门方》:“治汤火疮:水煎胶令稀稠得所,待冷涂疮。”

医药家论述

倪朱谟《本草汇言》:“黄明胶,止诸般失血之药也。梁心如曰,其性粘腻,其味甘涩,入服食药中,固气敛脱。与阿胶仿佛通用,但其性平补,宜于虚热者也。如散痈肿,调脓止痛,护膜生肌,则黄明胶又迈于阿胶一筹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宏阔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明胶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宏阔;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302.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