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菩萨鱼


药材名称:菩萨鱼

名称出处:《陆川本草》

概况

异名:斗鱼、花蝶鱼(薛德焴《系统动物学》),钱爿鱼(《脊椎动物分类学》),蝴蝶鱼、火烧板(《我国动物图谱·鱼类》)

基源:为斗鱼科斗鱼属动物叉尾斗鱼,药用其肉。

原动物:叉尾斗鱼Macropodus opercularis Linnaeus

形态:体形极为侧扁,略似纺锤形。全长约8cm。眼大,口小,口内有尖利的牙齿。鳞片大,无侧线,体侧纵列鳞30。背鳍XIV7,起点与臀鳍起点略相对;臀鳍很长,XX12。胸鳍10,圆形。腹鳍小。尾鳍分叉。各奇鳍皆有向后延伸的特长的鳍条,在生殖期内,各鳍条漂摇如绶带。体灰绿色,鳃盖上有一大形黑斑,体两侧各有8条黑色横斑。由眼后到鳃盖部有3条黑纹。生殖期内各奇鳍有红色边缘,鳞片上有紫蓝色反光。

生境与分布:栖于水田、溪流、池塘内。性好斗。喜食各种小虫,尤以孑孓为多。分布于长江以南四川、湖南、江西、广东、广西等地。

药性

性味:《陆川本草》:“甘、淡。”

功效:消炎,解疮毒。

主治:眼膜疮痈。

用法用量:外用: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陆川本草》:“治眼膜疮痈:菩萨鱼捣敷患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奇正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菩萨鱼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奇正;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22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