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油桐子


药材名称:油桐子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桐子(《纲目》),桐油树子(《岭南采药录》),高桐子(《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油桐果(《福建民间草药》)。

基源:为大戟科油桐属植物油桐的种子。油桐属全世界3种;我国产2种,均入药。

原植物:油桐Vernicia fordii(Hemsl.)Airy-Shaw(Aleurites fordii Hemsl.;A.cordata Hook.f.)

历史:油桐原名罂子桐,首载于唐代《本草拾遗》,谓:“罂子桐子有大毒……,一名虎子桐,似梧桐,生山中。”《本草衍义》载:“荏桐,早春开淡红花,状如鼓子,花成筒子,或作桐油。”《纲目》木部乔木类罂子桐条载:“油桐花、叶、枝干并类岗桐而小……花亦微红,但实大而圆,每实中有二子或四子,大如大风子,其肉白色,味甘而吐人。”《植物名实图考》木类卷之三十五,有罂子桐,其图与描述,均与本种相符。

形态:落叶乔木,高4~9m。树皮灰色,枝粗壮,无毛。单叶互生,叶柄长达12cm,顶端与叶片连接处有2枚红色腺体,腺体扁平无柄;叶片卵状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不裂或3浅裂,全缘,嫩叶被锈色短柔毛,老后近于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短圆锥花序生于枝条顶端,花大,白色略带红色;萼不规则,2~3裂,裂片镊合状;花瓣5;雄花有雄蕊8~20,花丝基部合生,上端分离且在花芽中弯曲;雌花子房3~5室,每室1粒胚珠,花柱2裂。核果近球形,直径3~6cm。种子具厚壳状种皮。花期4月,果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图2921)

生境与分布:生于温暖、湿润、土壤肥沃的山麓、溪沟边。为重要特用木本油科树种,主产于我国,在中南、西南、华东以及陕西和甘肃的南部都有栽培。越南也有栽培。

生药

采集: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摘果实,将其堆积于潮湿处,泼水,覆以干草,经10天左右,外壳腐烂,除去外皮收集种子,晒干。

药性

性味:①《本草拾遗》:“有大毒。” ②《纲目》:“甘。”

功效:吐风痰,消肿毒,利二便。

主治:风痰喉痹,瘰疬,疥癣,烫伤,脓疱疮,丹毒,食积腹胀,大小便不通。 ①《纲目》:“风痰喉痹,以子研末吹入喉中取吐。” ②《岭南采药录》:“磨水涂瘰疬。”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有利便、催吐、镇咳作用。消积食,治气胀,并治妇女月经不调。外用可治毒疮,疥癣。” ④《福建民间草药》:“消肿解毒,治疥癣、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枚;磨水或捣烂冲水服。外用:研末吹喉,捣敷或磨水涂。

使用注意:《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英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油桐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英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219.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