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臭檀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异名:臭檀子、黑辣子(《新华本草纲要》)。
基源:为芸香科吴茱萸属植物臭檀吴萸的果实。原植物 臭檀吴萸Evodia daniellii(Benn.)Hemsl.(Zanthoxylum daniellii Benn.)
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m,树皮暗灰色,嫩枝灰色或灰褐色,几无毛,嫩枝密被短毛。叶对生,单数羽状复叶,长15~30cm;叶轴 ,被短柔毛;叶柄长3~7cm;小叶5~11,纸质,卵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6~13cm,宽3~6cm,先端短尖或渐尖,基部钝圆或宽楔形,两侧等齐或不等齐,边缘为圆锯齿,上面深绿色,几无毛或被疏柔毛,下面青色,沿中脉两侧密被长柔毛,后渐脱落,但中脉侧脉交接处的一簇不落,侧脉8~14对,小叶柄长1~4mm,叶轴先端中央小叶柄长达3cm。聚伞圆锥花序,顶生,大小变化较大,花轴及花梗被短柔毛;苞片对生,下部的为狭小的叶片状,上部的为鳞片状;花白色,花基5数;萼片5深裂,稀为4裂,广卵形,长约1mm;花瓣5,稀为4,长圆形,长2.5~3.5mm,端略钝;雄花花瓣内面被疏柔毛,雄蕊5,开花时伸出瓣外,花丝线形,中部以下披长柔毛,退化子房先端5~4浅裂,被毛;雌花花瓣内密被长柔毛,退化雄蕊长约1mm或更长,子房圆球形,初被短毛,后脱落,花柱圆柱状,柱头头状。成熟心皮4~5,稀为3,紫红色或红褐色,有腺点,分果瓣长6~7mm,先端啄状尖长2~3.5mm,每分果瓣有2粒种子;种子长3~4mm,黑色,具光泽。花期6~7月,果熟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49页.图2827)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山坡疏林中或沟边,分布于辽东半岛以南至秦岭南坡附近。朝鲜及日本也有。
化学性质附 种子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组成的甘油酯[1];另含油菜甾醇、豆甾醇、β-谷甾醇和△7-甾醇[2]。
参考文献[1] CA 1980;92:55153g。[2] CA 1980;92:55155j。
药性功效:散寒,止痛。
主治:胃脘寒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9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培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臭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培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