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白侧耳
名称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概况异名:肺心草、马蹄草(《云南药用植物名录》),白折耳(《贵州中草药名录》)。
基源:为虎耳草科梅花草属多种植物的全草。梅花草属全世界约45种,我国约36种。
原植物:突隔梅花草Parnassia delavayi Franch.。鸡眼梅花草Parnassia wightiana Wall.。白耳菜Parnassia fohosa Hook.f.et Thoms.
形态:突隔梅花草为多年生草本,高达46cm。基生叶丛生,叶柄长达14cm;叶片肾形或心形,长2.5~5cm,宽3.5~7.5cm,顶端圆而有小突尖,基出脉约5条;茎生叶1片,圆肾形,基部心形,抱茎,全缘。花白色,单一顶生;花萼5片,卵形或长圆形,长达14mm,宽约8mm;花瓣5片,倒卵状匙形,长达25mm,宽达15mm,顶端钝圆,中下部边缘上呈短线状细裂;雄蕊5枚,与花瓣互生,药隔褐色,钻形,突出于花药之上;退化雄蕊中部以上3深裂;子房上位,心皮3个,合生;花柱稍长于子房,柱头3裂。蒴果椭圆形。花期7月,果期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50页.图2029)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路旁、林缘或湿草地上。分布于我国西南及陕西、甘肃、河南、湖北、湖南。
鸡眼梅花草与突隔梅花草之区别点为:根状茎短粗,有褐色鳞片,须根多。叶片圆形或肾形,宽大于长,宽2.5~4.2cm,顶端钝圆,基部深心形,全缘;茎生叶肾状心形,无柄;花萼倒卵形;花瓣长倒卵形,有短爪,中部以下呈流苏状或丝状分裂;退化雄蕊5深裂,裂片近等长,分裂达中部。蒴果近球形。种子表面有细网纹。花期7~8月,果期8~9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48页.图2026) 生于海拔900~1400m的山谷、林下、水沟边湿润处。分布于我国西南及陕西、甘肃、福建、湖北。印度亦有。
白耳菜与前2种区别为:全体无毛;须根发达,干后呈橙黄颜色,茎具4条棱脊。基生叶4~8片,叶柄长达20cm;叶片宽5~8cm;茎生叶3~12片,圆肾形,基部深心形,半抱茎,全缘,无柄。花瓣卵形至三角形,长约10mm,边缘全呈流苏状;雄蕊5枚,与花瓣互生;退化雄蕊5枚,与花瓣对生,顶端深3裂,顶端有1头状腺体;柱头长,为4裂,花柱极短。蒴果近圆形,上部4裂。种子细小,具翅。花果期8~1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150页.图2030)生于山坡林缘、路旁草丛阴湿地或水边。分布于我国西南及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广西。
药性性味:《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淡,温。”
功效:镇咳,止血,清热,利湿。
主治:虚劳久咳,咯血,便血,久泻,赤痢,白带,疔疮。 ①《贵州民间方药集》:“镇咳,祛痰,驱风,解热,利尿。” ②《浙江中药资源名录》:“治疔疮。” ③《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清湿,止血。治久咳吐血及妇女白带。民间治赤痢及久泻后 热痛,便血。” ④《中药大辞典》:“镇咳,止血,利湿。治虚劳咳嗽,咳血,吐血,赤痢,白带,疔疮。”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鲜品30~60g)。外用: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赤痢、便血:白侧耳、甘草各20~25g,仙鹤草、半边莲、天青地白草、茅草根各12~15g,水煎早晚空腹服;忌食生冷、油腻、酸辣、芥菜。”
单方应用:《贵州民间方药集》:“治铜钱癣:白侧耳根30g,在火上稍熏烤片刻,揉搓成团,擦患处。”
食疗:《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久咳成痨:白侧耳6g,鹿衔草6g。炖猪肺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高峯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侧耳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高峯;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