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乌桕木根皮


药材名称:乌桕木根皮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乌桕木(《唐本草》),卷子树(《植物名实图考》),卷根白皮(《草木便方》),卷子根(《分类草药性》)。

基源:为大戟科乌桕属植物乌桕的根皮。乌桕属全世界约120种,我国约10种。

原植物: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Croton sebiferum L.)

历史:乌桕木始载于《唐本草》,云:“生山南平泽,树高数仞,叶似梨、杏。五月开细花,黄白色,子黑色。《本草拾遗》谓:“叶可染皂,子可压油,然灯极明”。《本草衍义》云:“叶如小杏叶,但微薄而绿色差淡。子八、九月熟,初青后黑,分为三瓣”。《纲目》云:“气味苦,微温,无毒”,又云:“南方平泽甚多。今江西人种植物,采子蒸煮,取脂浇烛货之。子上皮脂,胜于仁也。”以上引述均指本品。

形态:落叶乔木,高达15m,有乳汁。树皮灰色,幼枝浅灰黄颜色,无毛。单叶互生,具长柄,叶柄长2.5~6cm,顶端有2腺体;叶片菱形至宽菱状卵形,长和宽约为3~9cm,先端长渐尖或呈尾状,基部宽楔形,上面淡绿色,下面初时粉白,后渐变黄绿色,两面无毛。花单性,雌雄同株,无花瓣及花盘,穗状花序顶生,长6~12cm,最初全为雄花,随后有1~4朵雌花生于花序基部;雄花小,萼杯状,3浅裂,雄蕊2,稀3,花丝分离;雌花具梗长2~4mm,着生处两侧各有近肾形腺体1,花萼3深裂;子房光滑,3室。蒴果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1.5cm,成熟时黑褐色,室背开裂为3瓣。种子近圆形,黑色,外被白色蜡质层。花期6月,果期11月。(图见《我国药用植物志》第2册.图89)

生境与分布:生于山坡杂木林中或河滩沟谷地带。分布于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日本、印度也有分布。

生药

栽培:宜温暖向阳环境,耐潮湿,适于土层深厚、湿润肥沃的土地。种子繁殖,秋末或初春播种,按行距30cm开沟条播,覆土2~3cm,盖草保湿。为促使种子萌发,播前将种子浸于草木灰水中24小时,进行脱蜡后播入,每亩用种子约10kg。出苗后,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保持株距10~15cm。适当追肥1~2次。第2年早春或晚秋移栽定植,按行株距3×3m穴栽。栽后注意培育管理。亦可利用根蘖苗分株繁殖。

采集:全年可采,将根皮剥下,除去栓皮,晒干。也有用茎皮。药材产于广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山东、安徽、江西、湖南、贵州、甘肃、四川及云南。

鉴别:根皮长槽状或筒状,长10~40cm,厚约1mm;外表面浅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及横长皮孔,栓皮薄,易呈片状脱落,内表面较平滑,黄白至浅黄棕色,具细密纵纹。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气微,味微苦涩 以条大、皮厚者为佳。

加工炮制: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

根皮含花椒油素(Xanthoxylin)[1]。树皮中含三萜成分为:莫雷亭酮(Moretenone)、3-Epimoretenol‘莫雷亭醇(Moretenol)。尚有3,3’-甲基鞣花酸[2]、3,4二-0-甲基鞣花酸和乌桕萜酸(Sebiferic acid)[1]。

参考文献

[1]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232 。[2]庆祝上海医科大学药学院成立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 1986:46。

药性

性味:苦,微温。有毒。 ①《唐本草》:“苦,微温,有毒。” ②《纲目》:“苦,微温。” ③《本草经疏》:“辛、苦,温,有毒。” ④《南宁市药物志》:“苦、涩,微温。”

功效:利水,消积,杀虫,解毒。

主治:水肿,膨胀,癥瘕积聚,二便不通,湿疮,疥癣,疔毒。 ①《唐本草》:“主暴水癥结积聚。” ②《日华子本草》:“治头风,通大小便。” ③《本草衍义补遗》:“解蛇毒。” ④《生草药性备要》:“治烂脚,癞,蛇伤,乳痈,酒顶,酒疯脚;治坐板癞,捣烂用盐少许坐,热又换。” ⑤《本草备要》:“泻热毒,疗疔肿,解砒毒。” ⑥《医林纂要》:“杀鱼虫毒。” ⑦《植物名实图考》:“根:解水莽毒。” ⑧《分类草药性》:“根:专治食积,消虚热,下虚气,消肿。” ⑨《岭南采药录》:“治头风,脚气,横痃,便毒。” ⑩《南宁市药物志》:“根为泻下峻药,并可催吐。”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鲜者30~60g);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体虚者忌用。 ①《纲目》:“气虚人不可用之。” ②《本草经疏》:“脾虚不能制水,以致水气泛滥。法当补脾土为急,此药必不可轻用。如果元气壮实者,亦须暂施一、二剂,病已即去之。”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木通,治水肿,小便短少不利,肢体浮肿。 ②配黄芪,治臌胀,腹大如鼓,小便不利。 ③配大蓟,研末外用,治烫伤。 ④配蜂蜜,治大便秘结。

方选和验方: ①《圣惠方》:“治水气小便涩,身体虚肿:乌桕皮60g,木通30g(制),槟榔30g。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服不计时候,以粥饮调下6g。” ②《岭南草药志》:“治臌胀:乌桕树根二层皮(切碎)30~90g,白米15g,炒至微黄颜色,加北芪9g同煎水服;或连米擂糊加糖煮服。每日1次,连服3~6日。” ③《岭南草药志》:“治臌胀:乌桕木根90g,桑树根30g。用水1L,煎至200ml,分3次服下。” ④《安徽中草药》:“治毒蛇咬伤:鲜乌桕根皮30g,甜米酒适量,米泔水100ml,隔水炖沸,分2次服;另用鲜乌桕嫩叶3份,雄黄、白芷各1份。同捣如糊敷患处。” ⑤乌桕树皮饮(《我国中医秘方大全》)治各种肾性水肿:取近水旁之乌桕树树干的韧皮部60g,加米50粒,磨碎,用白布滤过,去渣,滤出液加水至150ml,慢火煎之,至刚沸为度,趁温顿服,每日1次。忌盐、咸物、虾蟹、鸭蛋、糯米、鲤鱼、无鳞鱼等4个月。

单方应用:①《岭南采药录》:“治黄肿症:取乌桕二层皮青和米擂烂,加片糖少许,煎成粉,食之必泻,泻后神倦,约1日可消。” ②《肘后方》:“治二便关格2~3日则杀人:乌桕东南根白皮,干为末,热水服6g,先以芒硝60g,煎汤服,取吐。” ③《斗门方》:“治大便不通:乌桕木根方长3.3cm,劈破,以水煎80ml服之,不用多吃,兼能取水。” ④《摘元方》:“治脚气湿疫,极痒有虫:乌桕根为末敷。” ⑤《岭南草药志》:“治风疹块,乌桕树根适量,煎水暖洗。” ⑥《岭南草药志》:“治毒蛇咬伤:乌柏树二层皮(鲜30g,干15g),捣烂,米酒适量和匀,去渣,1次饮至微醉为度,将药渣敷伤口周围。” ⑦《闽东本草》:“治胞衣不下:乌桕根90g。加酒炖服。” ⑧《经验良方》:“治婴儿胎毒满头:水边乌桕树根,晒研,入雄黄末少许,生油调搽。” ⑨《医方大成论》:“治鼠莽砒毒:乌桕根15g,擂水服之。” ⑩《泉州本草》:“治跌打新伤,遍身疼痛:乌桕鲜根,每次30g,水煎调乌糖服。” ⑾《安徽中草药》:“治大便秘结.乌桕根皮9g,煎水,加蜂蜜适量冲服。” ⑿《安徽中草药》:“治雷公藤中毒:鲜乌桕根皮30g,煎服。” ⒀《中医百症用药配伍指南》:“治湿疹,荨麻疹,腋臭,疥癣:乌桕根皮适量,煎水洗。”

食疗:《摘元方》:“治盐齁痰喘:乌桕树皮去粗,捣汁,和飞面作饼,烙热,早晨与儿吃3~4个,待吐下盐涎乃佳,如不行,热茶催之。”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乌桕根,性沉而降,利水通肠,功胜大戟 一人病肿满气壮,令掘此根,捣烂,水煎服1碗,连行数行而病平.气虚人不可用之。此方出《太平圣惠方》,但不可多服尔”。 ②缪希雍《本草经疏》:“乌桕木根皮,与巴豆、牵牛大略相似。……入手、足阳明经,其主暴水癥结积聚者,皆二经为病,苦能泄,辛能散,温能通行肠胃,则诸症无不除矣。”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翰池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乌桕木根皮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翰池;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06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