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桄榔子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异名:山椰子、砂糖椰子(《中药大辞典》)。
基源:为棕榈科桄榔属植物桄榔的果实。桄榔属全世界约15种;我国有2种,其中1种供药用。
原植物:桄榔Arenga pinnata(Wurmb.)Merr.(A.saccharifera Labill.)
历史:桄榔始载于《本草拾遗》载。据《图经本草》:“桄榔木,岭南二广州郡皆有之,人家亦植之庭院间。”并引刘恂《岭表录异》载:“桄榔木枝叶并蕃茂,与槟榔小异。然叶下有须如粗马尾,广人采之以织巾子……。”《开宝本草》引《本草拾遗》载:“按临海异物志云:桄榔木生洋河山谷、外皮有毛如槟榔面散生。其本则刚如铁,可作钐锄……。皮中有白粉,似稻米及麦面,可作饼饵食,名桄榔面。”《纲目》载:“桄榔二广、交、蜀皆有之。”按郭义恭《广志》云:“木大者四五围,高五六丈,拱直无旁枝。巅顶生叶数十,破似棕叶,其中肌坚,砍入数寸,得粉赤黄颜色,可食。”又引顾玠《海槎录》云:“桄榔木身直如杉,又如棕榈、椰子、槟榔、波斯枣、古散诸树而稍异,有节似大竹,树杪挺出数枝,开花成穗,绿色。结子如青珠,每条不下百颗,……对近百余条,团团悬挂若伞,极可爱。”据上所述,与今之桄榔相一致。
形态:乔木,高12m或更高。叶通常7m以上,羽状全裂,裂片条形,长0.8~1.5m,宽4~5.5cm,顶端有啮蚀状齿,基部有2个不等长的耳垂,背面苍白色;叶鞘粗纤维质,包茎。肉穗花序腋生,多分枝,排成下垂的圆锥花序式,长达1.5m,鞘状总苞5~6枚,披针形;花雌雄同株,雄花常成对着生,萼片近圆形,宽约6mm;花瓣矩圆形,长15~20mm,雄蕊70~80枚;雌花常单生,萼片宽过于长,长约4mm,花瓣长1.3cm,子房具3棱。果倒卵状球形,长3.5~5cm,棕黑色,基部有宿存的花被片。花期4月,果期1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353页.图7536)
生境与分布:生长于温湿地区的石灰岩山林中,也有栽培。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
生药采集:冬季采摘成熟果实,晒干。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果实球形或扁球形,直径2.5~5cm;果皮灰黄颜色,坚硬,顶端具三角形的宿萼。剖开果实,种子2~3枚,半球形,外包具有细毛的膜。
药性性味:①《开宝本草》:“苦,平。” ②《本草汇言》:“苦,温。”
主治:①(开宝本草》:“主宿血。” ②《本草汇言》:“破宿食,积血。磨汁治妇人产后儿枕血瘕诸疼,及心胃寒疼。”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晋宁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桄榔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晋宁;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