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桂木干


药材名称:桂木干

名称出处:《广东中药》

概况

异名:狗果(《岭南采药录》),胭脂公(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桑科桂木属桂木的果实。

原植物:桂木Artocarpus lingnanensis Merr.lA.nitidus Trec.ss p.lingnanensis(Merr.)Jarr.]

形态:常绿乔木,高达15m。有乳汁。叶革质,互生,叶柄长8~12mm;托叶佛焰苞状,早落;叶片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7~15cm,宽3~7cm,先端钝或短渐尖,基部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无毛,全缘;侧脉每边6~10条。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单生于叶腋,具短柄,倒卵形或椭圆形,长6~8mm,外面被短柔毛;雄花花被片2~3,雄蕊1;雌花序近球形,单生于叶腋;雌花花被管状,下部生于花序托内。聚合果近球形,直径达5cm,熟时肉质,黄颜色或红色;瘦果10~15颗,长约3mm,直径2mm。花期4~5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501页.图1001)

生境与分布:生于中海拔湿润的杂木林中。分布于广东、海南、云南等地。

生药

采集:秋季采摘果实,切片,晒干。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肉质聚花果近球形,直径2~3cm,果柄短粗;外表皱缩,灰绿色至茶褐色,有的被锈色柔毛。商品多切成厚0.3~1cm的厚片,断面果肉部多为花被形成的肥厚肉质体,浅棕色至棕褐色。瘦果多数,心脏形或卵形,细小,黄棕色,埋藏于肉质体内。气微,味酸稍甜。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蛀。

药性

性味: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酸,平。”

功效:生津止血,开胃化痰。

主治:热渴,吐血,衄血,喉痛,食欲不振。 ①《岭南采药录》:“消食,敛气及止咳血。” ②《广东中药》.第2册:“止咳除痰。”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生津止咳,助消化。” ④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开胃,收敛止血。治肺热咳血,吐血,衄血,喉痛;胃酸缺乏,食欲不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昊乾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桂木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昊乾;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052.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