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边缘鳞盖蕨
名称出处:《我国植物志》
概况基源:为碗蕨科鳞盖蕨属植物边缘鳞盖蕨的鲜嫩中。鳞盖蕨属全世界有70余种,我国约57种。
原植物:边缘鳞盖蕨Microlepia rginata(Houtt.)C.Chr.(Polypodium rginatum Houtt.),又名边缘鳞蕨(《我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小叶山鸡尾巴(浙江),黑鸡婆(四川)。
形态:多年生草,植株高60~100cm。根状茎长横走,密被锈色长柔毛。叶远生;叶柄深禾秆色,近光滑,长20~30cm;叶片纸质,长圆状三角形,一至二回羽裂;羽片披针形,宽1~1.8cm,基部上侧稍呈耳状凸起,下侧楔形,边缘羽裂或近羽状,裂片近三角形,钝头或急尖;侧脉在裂片上呈羽状。孢子囊群圆形,着生于叶边缘,每裂片上1~6个;囊群盖杯形,长宽几相等,棕色,坚实,有短硬毛。(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137页.图27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1500m的灌丛中或溪边。分布于华东(除山东外)、西南(除 外)及广东、海南、广西。越南、斯里兰卡、印度北部、尼泊尔也有分布。
化学性质地上部分含鳞盖蕨素(Microlepin)、16-表鳞盖蕨素(16-Epimicrolepin)。叶含17-O-乙酰鳞盖蕨素(17-O-Acetylmicrolepin)、4-表鳞盖蕨素、6’-O-α-L-鼠李吡喃糖甙-4-表鳞盖蕨素(6’-O-α-L-Rhamnopyranosyl-4-epimicrolepin)。
参考文献新华本草纲要.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651。
药性功效:消肿,解毒。
主治:痈疮肿毒,下肢疖肿。 ①《浙江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治下肢疖肿。” ②《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清热解毒。用于痈疮肿毒。” ③《安徽采药录》:“解毒,消肿。”
用法用量:外用:适量,捣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中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边缘鳞盖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中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8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