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倒钩刺


药材名称:倒钩刺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

基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三叶悬钩子的全草。

原植物: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ranch.,又名三叶藨(《云南木本植物名录》)。

形态:直立矮小灌木,高0.3~1m;枝红褐色,圆柱形,无毛,具小皮刺。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枚,披针形至狭披针形,长3~7cm,宽1~2cm,顶端渐尖,基部宽楔形至圆形,两面无毛或下面沿主脉稍具柔毛及小皮刺,边缘具不整齐粗锯齿;侧生小叶近无柄,叶柄和叶轴无毛或具疏柔毛,疏生小皮刺。花单生或2~3朵,花梗长1~2cm,具细柔毛或近无毛,疏生小皮刺;花萼外具细柔毛,有稀疏小皮刺,萼片5,三角披针形,顶端长尾尖成长条形,果期直立;花瓣5,倒卵形,白色,具细柔毛,比萼片短得多;雄蕊多数;雌蕊多数,花柱短于雄蕊。果实球形,直径1cm,橙红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0~3000m的山坡杂木林下。分布于云南。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全株,晒干。

药性

性味:甘、微酸,平。

功效:清热解毒,除湿止痢,驱蛔。

主治:扁桃体炎,腮腺炎,火眼,乳腺炎,痢疾,蛔虫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治扁桃体炎,火眼,痢疾,疥疮,风湿性关节炎:倒钩刺根15~30g。水煎服。” ②《云南中草药》:“治蛔虫病:倒钩刺全株15g。水煎服。” ③《云南中草药》:“治腮腺炎,乳腺炎,无名肿毒:倒钩刺鲜品捣烂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兴德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倒钩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兴德;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86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