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酸不溜根


药材名称:酸不溜根

名称出处:《我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概况

基源:为蓼科蓼属植物叉分蓼的根。

原植物:叉分蓼Polygonum divaricatum L.

余项参见“酸不溜”条。

生药

采集:春、秋季挖取根部,除去泥杂,洗净晒干。

化学性质

含鞣质[1]、蒽醌、氨基酸、有机酸、酚类[2]。

参考文献

[1] CA 1971;74:108127p。[2] 中草药通讯 1973;(5):69。

药性

性味:《我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酸、甘,温。”

主治:①《我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治寒疝,阴*出汗。” ②《中草药通讯》:“治胃痛,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0.9~1.5g。外用:煎水熏。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福建药物志》:“治寒疝、阴*出汗:酸不溜鲜根250~500g,水1000ml,熬成500ml,趁热装入罐中,用热气熏患部,重时用被围上,熏1~2小时(全身出汗为好),一般2~3次可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胜日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酸不溜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胜日;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84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