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轻粉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汞粉(《本草拾遗》),峭粉(《日华子本草》),水银粉(《嘉祐本草》),银粉(《本草述》),甘汞(《我国药典1963年版》)。
基源:轻粉以水银、胆矾(或皂矾)、食盐为原料,用升华法制成的氯化亚汞结晶。
历史:轻粉最早记载于《本草拾遗》。《嘉祐本草》称“水银粉”。李时珍释其名曰:“轻言其质”。并谓“升炼轻粉法”(详见前述制法)。所用的原料和制法与现今传统法基本一致。李时珍还谓:“其白如雪,轻盈可爱。”从成品的形状、颜色、质地可以认为古代轻粉和现在轻粉相同。
产地 湖北、湖南、河北、四川、山西、陕西、贵州、云南。
生药鉴别
性状:轻粉为小薄片结晶,形似雪花。银白色。半透明至微透明。具银样光泽。体较轻,硬度低。质脆,用手捻易碎成细粉末。气无,味淡。遇光颜色缓缓变暗。置铁片上加热,逐渐变为黄颜色,之后化为青烟,无痕迹遗留。
理化:①轻粉遇氢氧化钙试液、氨试液或氢氧化钠试液,即变成黑色。 ②取轻粉,加等量的无水碳酸钠,混合后,置干燥试管中,加热,即分解析出金属汞,凝集在试管壁上,管中遗留的残渣加稀硝酸溶解后,滤过,滤液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凝乳状沉淀;分离,沉淀加氨试液即溶解,再加硝酸,沉淀复生成。
加工炮制:①《我国药典1963年版》法:“胆矾及食盐。置瓷盆中,加少量水混合后,加入水银,搅拌至成糊状,再加入红土,拌成软泥状,捏成团块。另在平底锅中铺一薄层干沙土,面积与团块大小相等,将团块置砂上,上覆盖瓷缸盆,密封。加热,经24小时后,启开瓷缸盆,扫下轻粉,除去杂质。” ②传统制法 水银3.125kg,胆矾1.75kg,食盐1.5kg,红土约10大碗。每次得量1.125kg-2.187kg。制法与①法基本相同。 ③现代化学工业制法1)将硫酸汞15份与汞10份混和,使成硫酸亚汞,加食盐3份混合均匀,升华即得小片状结晶。2)硝酸亚汞10份和硝酸1.5份与蒸馏水88.5分混合,加食盐3份的水溶液,即得氯化亚汞沉淀,洗涤沉淀至无氯离子,滤过,干燥。即得非晶形粉末。
贮藏:置干燥处,避光,密闭保存。
化学性质轻粉主含氯化亚汞Hg2Cl2,含量为98.5%~100.0%,另含微量氯化高汞。天然产的甘汞Hg2Cl2,又名角汞矿,汞和氯的含量:Hg为 84.9%,Cl为15.1%。
参考文献矿物学.商务印书馆.1957:353。
药理轻粉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堇色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5%~1%轻粉混悬液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颜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兔耳中耳炎模型,1%混悬液治疗1wk,致病菌感染部位转为阴性,耳流脓停止[2]。轻粉口服,在体内吸收快,排泄慢,组织蓄积量高,尤以肾、肝为高,这与轻粉在体内分解成Hg2+易与蛋白质亲和有关[3]。
毒性:1%轻粉混悬液对受损兔耳皮肤无影响,2%以上产生组织坏死。对兔耳鼓膜,1%引起纤维组织间血管扩张,充血,2%以上出现出血等症,导致灶性坏死,对正常耳鼓室粘膜,2%以上产生出血等导致组织变性坏死[2]。将轻粉配成0.15g/ml的水溶液涂于耳道,2次/d,连续35d,治疗慢性耳溢液,导致外耳道和中耳包括面神经受到广泛腐蚀,造成面瘫及全聋[4]。小鼠急性毒性实验表明:10mg/kg的剂量ip,72h无死亡[2]。
参考文献[1]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5(4):286。[2] 中草药 1990;21(8):26。[3] 中成药 1991;13(1):2。[4] 福建医学院学报 1986;20(1):88。
药性性味:辛,寒。有毒。 ①《嘉祐本草》:“辛,冷。” ②《医学入门》:“有毒。” ③《本草从新》:“辛,冷而燥。有毒。”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辛,寒。有毒。”
归经:肾、肝经。 ①《玉楸药解》:“足少阴肾、足厥阴肝经。” ②《本草再新》:“肝、肺经。” ③上海中医学院《中药学》:“肺、大肠、小肠经。” ④《常用中药手册》:“大、小肠经。”
功效:逐水通便,杀虫攻毒。
主治:水肿臌胀,二便不利,疥疮顽癣,瘰疬,梅毒,下疳,皮肤溃疡。 ①《本草拾遗》:“通大肠,转小儿疳并瘰疬,杀疥疮癣虫及鼻上酒渣,风疮瘙痒。” ②《本草衍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瘛疭多用。” ③张元素:“洁净府,去膀胱中垢腻。” ④《医学入门》:“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 ⑤《纲目》:“治痰涎积滞,水肿臌胀,毒疮。” ⑥《本草正》:“治瘰疬诸毒疮,去腐肉,生新肉。”
用法用量:内服:研末,0.06~0.15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干撒。
使用注意:内服宜慎,不可过量及久服。体弱及孕妇忌服。 ①《本草拾遗》:“畏磁石、石黄。忌一切血。” ②《本草品汇精要》:“虚人不宜服。” ③《本草经疏》:“凡闭结由于血虚不能润泽;小儿疳病,脾胃两虚;小儿慢惊,痰涎壅上;杨梅结毒,发于气虚久病之人,咸不宜服。”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葶苈子,治水气肿满。 ②配巴豆、生硫磺,治臌胀。 ③配广丹、宫粉、穿山甲,治头癣。 ④配红丹、朱砂,治狐臭。 ⑤配广丹、辰砂,治皮炎、湿疹、牛皮癣。 ⑥配冰片、乳香、没药,治肛裂。 ⑦配杏仁、硫磺,治酒齇鼻、粉刺。 ⑧配珠粉、天竺黄,治杨梅疮。 ⑨配黄芩、白芷、防风,治面部瘢痕。 ⑩配红粉、冰片、银朱,治手足皲裂。
方选和验方: ①《穴敷疗法聚方镜》:“治寒湿型臌胀:轻粉6g,巴豆霜12g,生硫磺3g。诸药共研末,制成药饼。用时以药饼一片铺脐上,外以纱布、胶布固定。敷药后自然泻下,泻五、六次后除去药饼,然后以温粥送服调养。” ②灭瘢丹(《疡医大全》)治面部瘢痕:轻粉、白附子、黄芩(微火略炒)、白芷、防风(研细末)各等份。炼蜜为丸。于每日洗面之时多擦数次,临睡洗面时又擦之。不须3日,自然消痕灭瘢。 ③神异散(《青囊秘传》)治羊胡子疮:轻粉3g,儿茶9g,黄丹6g,黄柏9g,枯矾15g,梅片900mg。为末和匀。湿者干掺,干则猪油调涂。 ④神仙碧玉膏(《外科正宗》)治杨梅结毒,溃烂臭秽,疼痛不敛;臁疮溃破,久不收口:轻粉30g,抗粉30g,白占15g,乳香、没药各9g。樟冰6g。用公猪净熟油150g,同白占熬化,倾入碗内,入上药细末和匀,水内炖1时许取起。临用时挑膏手心中捺化,摊油纸上,用葱汤洗净疮,对患处贴之。 ⑤珠粉散(《古今医鉴》)治杨梅疮:轻粉300mg,珍珠粉600mg,天竺黄1.8g。诸药为细末,先用槐条煎汤,洗净患处后,将药搽上。 ⑥酒齇鼻擦剂(《朱仁康临床经验集》)治酒齇鼻,粉刺:轻粉6g,杏仁12g,硫磺12g。先将轻粉研细,加杏仁同研,之后加硫磺研和,用手指洗净,蘸药磨擦患处。 ⑦轻粉独蒜膏(福建中医药 1966;(2))治龋齿:轻粉30mg,独蒜1粒(或去膜蒜瓣5g)。将蒜捣烂如泥和轻粉搅均匀,嘱病人左右两手虎 叉,~手的拇指押在另一手的虎口两叉骨上,当拇指头到达之处,敷上药膏(男左女右)用贝壳盖上,并用绷带固定。俟敷药处略有烧灼感时,揭去贝壳与药膏,随即起一水泡。 ⑧《贵州民族志》:“治秃疮:轻粉、广丹、宫粉、穿山甲、麝香各等份。研细混匀,用香油调搽患处。” ⑨耳赤散(沈阳药学院学报 1990;(3))治化脓性中耳炎:轻粉、麝香、银朱、冰片各150mg,分别研成细末,过筛,混合均匀,装瓶备用.用药前以3%双氧水清洗外耳道,然后将药散喷布于鼓膜穿孔处。 ⑩麻油膏(新疆中医药 1990;(1))治皮炎,湿疹,牛皮癣:轻粉30g,辰砂30g,广丹30g,麻油1.2kg,黄蜡300g。先将前3味药分研成极细末后混匀。取麻油1.2kg加热至沸,离火。再取黄蜡300g加热熔化过滤,滤液与麻油混合,稍冷片刻,徐徐地加入粉末,并不断搅拌至凝固,令其充分混匀。使用前将局部洗净,然后将药膏均匀地涂布在皮肤表面,再用电吹风热烘,距离15~20cm,以不烫为度。每天1次,每次20分钟,将药膏擦去,也可以保留~段时间。 ⑾广西中医药 1982;(3):“治狐臭:轻粉、升药底、刘寄奴以5.3+2之比例分别研极细末后混匀备用。先剃净腋毛,清洗腋窝,以药粉适量撒于腋窝部,并揉搓数分钟,紧夹腋部10分钟。每日用药1次,7次为1疗程。” ⑿祛腐生肌灵(山西中医 1990;(5))治下肢溃疡:轻粉、冰片、血竭、制乳香、制没药各6g,煅石膏、皮胶珠各9g,蜈蚣12g,白敛18g,丹参15g。共研细末,以蛋黄油调成稀糊状,装瓶备用。治疗时先将疮面分泌物清除干净。视其面积大小将本品油膏均匀摊于纱布上,厚约2~3mm,敷贴于患处。腐肉较多者可1~2天换药1次。腐肉渐脱,脓性分泌物减少可3~5天换药1次。 ⒀轻粉膏(陕西中医 1989;(4))治神经性皮炎:轻粉、银朱、东丹各60g,嫩松香360g,蓖麻油90g(夏天减为60g)。先将蓖麻油和松香一并入砂锅内炖烊后,以木棒不断搅匀约5分钟,稍冷,再缓入银朱、东丹、轻粉。用文火保温摊于纸上,一次摊好备用。用时根据皮损范围选用膏药大小,于酒精灯旁溶开,用75%乙醇棉球消毒皮损处后贴上膏药。隔日换药1次。 ⒁提吊膏(江苏中医 1989;(8))治指甲沟炎:轻粉、铜绿各4g,巴豆霜3g。共研细粉,过80目筛。黄蜡40g,松香30g,凡士林10g置锅内,在文火上熔化,倾入纸盒内,将药粉调入待凝基质中,冷却凝固即得。将制成的膏剂贴敷于患处,外用胶布固定,隔2日换药1次。 ⒂轻冰散(吉林中医药 1988;(6))治肛裂:轻粉、冰片各30g,去油之乳香、没药各20g。共研细末,过120目筛备用。患者取右侧卧位,局部用新洁尔灭消毒,用消毒竹签(长12cm,直径2mm,一端钝尖,一端扁铲形)的扁端摄药粉约0.5g涂在裂口上,外敷少许消毒棉,用竹签尖端送到肛内压迫药粉,再敷上无菌纱布2块,胶布固定。 ⒃粉红酊(江西中医药 1990;(3))治手足体癣:轻粉100g,黄丹100g,枯矾500g,苦参、黄柏各300g,60%乙醇10升,密闭浸渍7天,滤药液备用。用时在皮损处每日搽药2~3次,持续用药两周为1疗程。
单方应用:①《仁斋直指方》:“治小儿生癣:猪脂和轻粉抹之。” ②《濒湖集简方》:“治小儿头疮:葱汁调腻粉涂之。” ③《积善堂经验方》:“治下疳阴疮:轻粉末干掺之。”
医药家论述①寇宗奭《本草衍义》:“水银粉,下涎药并小儿涎潮、瘛疭多用。然不可常服及过多,多则其损兼行。若兼惊,尤须审谨。盖惊为心气不足,不可下,下之里虚,惊气入心不可治,若其人本虚,便须禁此一物。” ②刘完素:“轻粉能伤牙齿,盖上下齿龈属手足阳明之经,毒气感于肠胃,而精神气血水谷既不胜其毒,则毒即循经上行,而至齿龈嫩薄之分为害也。” ③李梴《医学入门》:“轻粉,《经》云利大肠,东垣又云抑肺而敛 ,何也?盖轻粉经火本燥,原自水银性冷,用之于润药则利,用之于涩药则止,所以又能消水肿,止血痢,吐风涎。要之虚病禁用,实者亦量用之。” ④李时珍《纲目》:“水银乃至阴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轻飞灵变,化纯阴为燥烈,其性走而不守,善劫痰涎,消积滞,故水肿风痰湿热毒疮,被劫涎从齿龈而出,邪郁为之暂开,而疾因之亦愈。若服之过剂,或不得法,则毒气被蒸,窜入经络筋骨,莫之能出。痰涎既去,血液耗亡,筋失所养,营卫不从,变为筋挛骨痛,发为痈肿疳漏,或手足皲裂,虫癣顽痹,经年累月,遂成废痼,其害无穷。陈文中言,轻粉下痰而损心气,小儿不可轻用,伤脾败阳,必变他证,初生尢宜慎之。” ⑤缪希雍《本草经疏》:“水银粉,疗体与水银相似,第其性稍轻浮尔。大肠热燥则不通,小儿疳病,因多食甘肥,肠胃积滞所致,辛凉总除肠胃积滞热结,故主之也。其主瘰疮疥癣虫及鼻上酒渣风疮瘙痒者,皆从外治,无非取其除热杀虫之功耳。”
参考文章带“轻粉”的诗句文学带“轻粉”的诗句大全(9句)文学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嘉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轻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嘉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