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黄藤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异名:黄连藤(广东、广西),藤黄连、土黄连、山大黄、天仙藤、金锁匙(广西),大黄藤(云南、广西)。
基源:为防己科天仙藤属植物天仙藤干燥的根和茎。天仙藤属全世界约5种,分布于亚州东南部;我国1种,药用。
原植物:天仙藤Fibraurea recisa Pierre
历史:黄藤始载于《纲目》谓:“黄藤生岭南,状如防己,俚人常服此藤,纵饮食有毒,亦自然不发,席辩刺史云,甚有效。”据上所述,此与今所用的黄藤相一致。
形态:木质大藤本,长可达10余米。茎带褐色,具深沟状裂纹。叶革质,长圆状卵形,有时阔卵形,长9~24cm,宽2.4~8cm,先端短渐尖,基部圆或钝,有时近心形或近楔尖;基脉、侧脉和网状脉均在下面突起,叶柄长4~15cm,不明显盾状着生。圆锥花序,长达30cm,下部分枝近平叉开;花被最外面的为小苞片状,长约0.3mm,最里面的椭圆形,内凹,长约2.5mm;雄蕊3。核果长圆状椭圆形,长1.8~3cm,黄颜色。(图见《广西植物志》.第1卷.332页.图版139∶8~15)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中。分布于我国广西桂林,云南东南部和广东西部及西南部。越南、老挝和柬埔寨也有。
本种有3个雄蕊,Diels将它归并于具6雄蕊的Fibraurea tinctoriia Lour.是不妥的。至于我国一些有关药用植物的书籍上所记载的Fibraurea tinctoria lour.大约都是鉴定错误。(参阅植物分类学报1980;(3):389)
生药采集:秋后采收根或茎,洗净,切段,晒干。药材产于广东、广西。
鉴别:根圆柱形,弯曲扭转,长15~75cm,直径0.5~2cm;表面土棕色,去栓皮后棕黄颜色,皮孔不明显,皮部易剥落。横断面木栓层极薄,暗棕色,韧皮部发达,木质部放射状排列,多空隙,坚硬,韧皮部和木质部均为鲜黄颜色。味极苦,能使唾液成黄颜色。茎圆柱形,稍弯曲,直径达3cm以上;表面土灰色,节微隆起,有多数细纵沟及横裂。横断面木栓层较根稍厚,约0.7~1mm,暗棕色,皮层及韧皮部厚约2~3mm,黄颜色,有空隙,木质部黄颜色至棕黄颜色,中心有小形髓部,辐射线色较暗。气味同根。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
化学性质根及根茎分得掌叶防己碱(Pal tine,巴马汀)2%~3%,药根碱(Jatrorrhizine)、伪非洲防己碱(Pseudocolumbamine),黄藤内酯(Fibraurin,Fibralactone)[1,2],另含未加鉴定的黄藤素甲(Fibranine)、黄藤素乙(Fibramine)及甾醇。又香港市售品鉴定为F.tinctoria Lour.,其根茎含掌叶防己碱、药根碱、非洲防己胺碱(Columbamine)、黄藤内酯、黄藤辛(Fibleucin)、黄藤辛甙(Fibleucinoside)、金果榄菲甙(Tinophylloloside)[3]。
参考文献[1] 南京药学院学报 1982;(19):77(CA 1982;98:86329x)。[2] 药学学报 1981;16(6):477。[3] Phytochemistry 1986;25(4):905。
药理①抗菌 黄藤成分巴马汀(Pal tine)0.05,0.1%浓度,平皿小杯法试验,对金黄颜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0.1%浓度对抗酸性分枝杆菌有抑制作用[1]。 ②抗真菌 黄藤生物碱用纸片法,100~500μg/片,对柯氏表皮癣菌、疣状癣菌、疣状瓶霉菌、疣状着色菌有抑制作用;用打洞法,0.5~2.5mg/洞,对柯氏表皮癣菌、疣状癣菌、红色癣菌、石膏样小胞子菌、紧密着色菌、裴氏着色菌、疣状瓶霉菌、疣状着色菌、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有抑制作用;黄藤总碱10mg/只im,连续8d,给兔id(浅部感染)白色念珠菌有治疗作用[2]。 ③抗锥虫 巴马汀1∶4000,12000浓度对刘易氏锥虫(Trypanosome LewisiKent),可抑制75%~百%,18000浓度抑制率为50%~70%[3]。 ④对中枢神经的作用 碘化巴马汀(Pal tme iodide)25,50mg/kg ip,使小鼠自发活动及反射性行为降低,而不降低肌张力,100μg/kg,可降低肌张力[4]。 ⑤对心血管作用 巴马汀2~30mg/只iv,对麻醉兔、猫均有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2mg/只对蛙下肢灌流试验,可消除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缩血管作用[1]。巴马汀10mg/kg iv,可降低冠脉结扎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大鼠在心肌缺血再灌的死亡率,对CHCl3引起的小鼠心律失常、哇巴因或CHCl3-肾上腺素引起的豚鼠心律失常,以及乌头碱引起的大鼠心律失常均有对抗作用[5]。巴马汀50μmol/L,可使离体豚鼠右心室 状肌的自律性降低,功能不应期延长,但对兴奋性和收缩力无影响,10~100μmol/L,呈浓度依赖性地延长动作电位时程(APD),其中APD90延长比较明显,100μmol/L时,使动作电位零相较大上升速率(V x)降低,表明巴马汀对动作电位3相k+外流有抑制作用,高浓度时钠内流也有一定抑制作用,这可能是其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学基础[6]。药根碱(Jatrorrhizine)10,30μmol/L,能拮抗去氧肾上腺素(兔主动脉)及可乐定(大鼠输精管)量-效反应曲线;在毁脊髓大鼠,药根碱5mg/kg iv可使甲氧胺、B-HT920累积升压反应曲线平行右移;对电 大鼠输精管所致的收缩以及 大鼠C7-T1脊神经所致心率加快,呈双向反应,实验表明药根碱有α1受体阻断作用,对α2受体呈双向影响,表现有部分激动作用[7]。药根碱100μmol/L,使豚鼠离体左心房收缩力依浓度增强较大收缩速率(+dF/dt)上升,较大舒张速率(-dF/dt)下降,收缩及舒张时间延长,提高肾上腺素诱发的左房自律性,降低 状肌的自律性,延长左房功能性不应期,降低右房自搏频率;药根碱对心肌的正性肌力作用,与小檗碱相似,与外Ca2+内流有关,而不涉及细胞内Ca2+的释放[8]。药根碱10mg/kg iv,对大鼠心肌缺血和复灌所致的心率失常均有对抗作用,可使心肌缺血和复灌期间心律失常的开始时间推迟,持续时间缩短,并使复灌期间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和动物死亡率降低;0.75mg/kg iv,能使冠脉结扎所致的兔心肌梗死范围缩小[9]。
参考文献[1] 药学学报 1965;12(3):185。[2] 中草药 1980;11(12):558。[3] J Nat Prod 1976;39(5):375。[4] CA 1977;87:177746v。[5] The 5th Southeast Asian and Western Pacific Reginal Meeting of Phar cologists Programme and Abstracts Beijing 1988:308。[6] 我国药理学通报 1991;7(2):138。[7] 我国药理学报 1989;10(5):385。[8] 我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1989;3(4):255。[9] 我国药理学通报 1989;5(6):373。
药性性味:甘、苦,寒。有小毒。 ①《纲目》:“甘、苦,平。” ②《陆川本草》:“苦,寒。” ③《广西药用植物名录》:“有小毒。”
归经:《广西中草药》:“入心、肝二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便。
主治:饮食中毒,热郁便秘,痢疾,传染性肝炎,疮痈,赤眼,咽喉肿痛。 ①《陆川本草》:“治热郁便秘,痢疾,石水,疮痈,天泡疮,赤眼。” ②《纲目》:“治饮食中毒,利小便,煮汁频服。” ③《新华本草纲要》:“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结膜炎,黄疸,痢疾,肺结核,疮疖,又可用于预防流感,烧伤,刀伤等。茎、叶煮水洗,治腰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外用:磨汁或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广西中药志》:“体质虚寒者忌用。”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陆川本草》:“治天泡疮:黄藤15g,山东管15g。共研末,开茶油调涂患处。”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技术资料选编·传染病第二分册》:“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取黄藤500g,加水2500ml,煮沸半小时。每次服煎液1~3匙,每日2次。也可滴鼻喷喉。” ②黄藤露(湖北省.荆州卫生 1972;(5))治瘤型麻风反应:将黄藤根制成20%的黄藤露。每天服一次50ml,第2天加至100ml,分2次服。10天为1疗程,一般服2个疗程,重者3个疗程。黄藤的每日剂量应控制在生药20g左右(极量不超过30g),一般只有口腔干燥,四肢末端发胀等副作用,无需药物处理。如服用过量可出现中毒反应。
食疗:广西《中草药新医疗法处方集》:“治病毒性肝炎:黄藤30~60g,酸 (大叶酸浆草)15g。煮猪骨或鸡肉服,也可蒸甜酒服。”
参考文章黄藤的作用和功效中医中药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于静恒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黄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于静恒;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