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芫花


药材名称:芫花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头疼花(《纲目》),闷头花(陕西),野丁香花(山东),老鼠花(江苏、江西、陕西),金腰带(《植物名实图考》)。

基源:为瑞香科瑞香属植物芫花的花。

原植物:芫花Daphne genkwa Sieb.et Zucc.,又名大救驾(湖南)。历史 芫花始载于《本经》。历代本草均有收载。《纲目》引苏颂注《图经本草》云:“生淮源山谷,在处有之。宿根旧枝,茎紫,长一、二寸,根入土深三、五寸,白色似榆根。春生苗叶,小而尖,似杨柳枝叶,二月开紫花,颇似紫荆而作穗,又似藤花而细。”所述及附图即本种。

形态:落叶灌木,高30~100cm;根多分枝,富含纤维;幼枝密被淡黄颜色绢状毛,老枝无毛。单叶对生,偶互生,纸质,椭圆形、长圆形至卵状披针形,长3~5cm,宽1~2cm,幼叶下面密被淡黄颜色绢状毛,老叶除下面中脉微被绢状毛外其余部分无毛。花先叶开放,淡紫色或淡紫红色,3~6朵成簇腋生;花被筒状,长约15mm,外被绢状毛,裂片4,卵形,长5mm,顶端圆形;雄蕊8,2轮,分别着生于花被筒中部及上部;花盘环状;子房卵状,长2mm,密被淡黄颜色柔毛。核果白色。花期3~5月,果期6~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950页.图3630)

生境与分布:生于路旁及山坡林下。分布于河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云南、贵州、四川。

生药

栽培:宜温暖湿润气候,能耐旱。以土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土为好。用种子繁殖,在9~10月播种,按行距23~27cm划沟条播,播幅7~10cm,深3~4cm,播后覆土盖草,保持土壤湿润。出苗时揭草,结合松土除草,进行匀苗、追肥。培育2~3年,即可出圃定植,于9~10月移栽,行株距各33cm,每穴栽苗2~3株。栽后每年结合中耕除草,在春季或秋季追肥1次,用人畜粪水或堆肥、厩肥追施,并结合培土。雨季注意排水。

采集:春季花未开放前采摘,拣去杂质,晒干或烘干。药材主产于安徽、江苏、浙江、四川、山东、福建、湖北。

鉴别

性状:花常3~7朵簇生于短花轴上,基部着生小苞片1~2片,多脱落为单朵,单朵呈棒槌状,多弯曲,长1~1.7cm,直径约1.5mm;花被筒表面淡紫色或灰绿色,密被短柔毛,先端4裂,呈花瓣状,裂片卵形,淡紫色或黄棕色。质软。气微,味辛、辣。以淡紫色、花蕾多而整齐者为佳。

显微 粉末:黄绿色。 ①花粉粒球形,直径23~45μm,外壁有不甚明显的网状纹理,萌发孔3个,明显。 ②花粉囊内壁细胞呈环状突起,木化。 ③花被上表皮细胞多角形;下表皮细胞不规则形,密被单细胞非腺毛。非腺毛常断裂,完整者长88~910μm,直径15~23μm,壁较厚。 ④有时可见幼叶上的单细胞非腺毛,壁微具疣状突起。(图见《中药鉴定学》.图11-9)

理化:取样品粉末1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60~90℃)回流提取6小时后,再用甲醇回流提取,提取液点于硅胶G板上,以羟基芫花素为对照,以苯-乙酸乙酯-甲酸(5∶4∶1)为展开剂,展开后,置紫外灯下检视。(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312页.图214)

加工炮制:常用的炮制品有芫花和醋炙芫花。 ①芫花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筛去泥土。 ②醋炙芫花 取净芫花,加醋拦匀,润透,用文火炒至醋被吸尽,取出阴干。每100kg芫花,用醋30k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防霉,防蛀。醋芫花密闭,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花蕾及花 得到6种二萜原酸酯类成分:芫花酯甲(Yuanhuacin)(1)、芫花酯乙(Yuanhuadin)(2)、芫花酯丙(Yuanhuafin)(3)、芫花酯丁(Yuanhuatin)(4)、芫花酯戊(Yuanhuapin)(5)[1]和12苯甲酰氧基瑞香毒素(12-Benzoxydaphneioxin)(6)[2];4种黄酮类化合物:芫花素(Genkwanin)、芹菜素(Apigenin)、芫根甙(Yu-enkanin)、3’羟基芫花素(3’-Hydrox-ygenkwanin)[3],以及β-谷甾醇,苯甲酸等[4]。

附 芫花叶中含有木脂素类化合物芫花木内酯(Genkdaphin)[5],7种黄酮类成分:异槲皮甙(Isoquercetrin)、芫花素、3’-羟基芫花素、木犀草甙(Luteolin5-O-β-D-glucopyranoside)、芫花叶甙(Yuanhuanin)、木犀草素(Luteolin)、芫根甙[6],以及4种绿原酸类化合物: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Methyl 3’-O-caffeoylqu te)、4’-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5’-O-(3,4二甲氧基)桂皮酰奎宁酸甲酯(Methyl 5’-O-(3,4-dimethoxy)-cinnamoyl quinate)[7]等。

参考文献

[1] 化学学报 1986;44(8):843。[2] Phytochemistrv 1981;20(11):2592。[3] 中草药 1983;14(9):392。[4]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047。[5] 药学学报 1990;25(11):866。[6] 中草药 1986:17(11):487。[7] 中草药 1989;20(2):57。

药理

①中枢抑制作用 芫花乙醇提取物500mg,250mg/kgip可明显提高小鼠(热板法)痛阈;500mg,100mg/kg ip明显抑制小鼠扭体反应(酒石酸锑钾);250mg,500mg/kg对电击致痛有明显镇痛作用。且 受体阻断剂纳洛酮能阻断其镇痛作用;ip 1g/kg具有镇静作用。且有抗士的宁及 惊厥的作用;28mg/kgip明显增强戊巴比妥钠对犬的麻醉作用[1]。 ②对心血管的作用 0.31%~5%的芫花煎剂高浓度对离体蛙心的收缩力及频率呈明显抑制作用。低浓度作用不明显[2]。 ③利尿作用 大鼠ig 10g/kg芫花煎剂,可引起尿量、排钠量增加[3,4],排钾量无明显增加;20g/kg时,排尿、钠及钾量均有显著增加;而其灰份的利尿、排钠作用均较差[4]; iv50%芫花煎剂0.4~1.0g/kg,亦能观察到利尿现象[3]。 ④对消化系统的作用 生芫花与醋制芫花的水煎剂、水浸剂及醇浸剂1.8mg/ml均有兴奋离体兔回肠的作用,使肠蠕动增加、张力提高,加大剂量则呈现抑制作用。生芫花与醋芫花醇浸剂对免、犬能轻度致泻,对犬尚有致吐作用[5]。0.31%~5%炙芫花煎剂高浓度能兴奋家兔离体肠段,低浓度作用较弱[2];sc2ml10%芫花煎剂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发生率有明显的降低[6]。 ⑤抗早孕作用 芫花酯甲0.01μg/ml显著增强离体大鼠或豚鼠 的节律性收缩,在体宫腔内注射100μg/kg呈现强烈宫缩[7]。芫花酯甲和酯乙在10-3mol/L时明显增强动情及早孕期大鼠离体 收缩力,后者的作用分别相当于前者的51%和40.1%,酯甲2.9×10-8-2.9×10-7mol/L对动情期大鼠离体宫缩张力明显强于早孕期,两药与15-甲基-PGF2。对早孕大鼠的宫缩张力有相加作用[8]。芫花酯甲药膜1~50μg/kg宫腔内使用,可使家兔 局部及泄殖腔近 部分有明显的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血管扩张作用等 性改变,但1wk后逐渐恢复,光镜及电镜观察证实对 无细胞毒性作用,其抗早孕作用机理可能与此有关[9]。早孕妇女宫腔内注入芫花萜100μg,6h后羊水PGF开始升高,随含量增加,产程开始,高峰时流产,药物引起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增加,可能是引产发动的主要因素[17]。 ⑥其它 芫花的甲醇提取物、Genkwadaphnin及芫花酯甲对小鼠P388白血病显示了明显的抑制作用,这两种成分每天给予0.8mg/kg时,T/C分别为173%和151%,它们的作用主要在于抑制P-388癌细胞核酸与蛋白质的合成[10]。芫花乙醚提取物10mg/ml,水提物100mg/ml对Raji细胞EB病毒早期抗原有诱发作用[11]。

毒性:芫花煎剂小鼠ip LD50为5.5±0.36g/kg[6];芫花萜膜液小鼠LD50为3.58mg/kg[12];芫花与醋制芫花的醇浸剂,小鼠ipLD50分别为1.0g/kg和7.07g/kg,而其水浸剂的LD50分别为8.30g/kg与17.78g/kg[5];芫花萜乳剂与酊剂小鼠ip LD50为1.8与1.9mg/kg[13]。亚急性毒性试验表明,芫花萜膜剂量相当于人用量的155倍时大鼠体重下降、精神呆板、食量减少、肝肾功能损害,77.5倍时对肾功能有轻度损害,40倍剂量对肝肾功能、血常规无明显影响, 内膜给芫花萜50μg,200μg 试验可见表面瘀血,中性炎细胞浸润,两周复常;0.01μg-216μg/ml体外溶血试验阴性;隔日ip药膜3.5μg3次,d141ml攻击,对豚鼠无过敏现象[12]。芫花酯甲给豚鼠宫腔内注射50μg/kg,兔iv100μg/kg,皮下囊腔注入100~200μg/kg均能引起动物发热,其致热作用可能是通过内生性致热原引起的[7]。另有芫花根、芫花酯乙用于中期引产 破裂及急性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报道[14,15,16]。

参考文献

[1] 中草药 1981;12(3):27。[2] 中药通报 1986;11(4):49。[3] 河南医学院学报 1960;(7):30。[4] 药学学报 1966;13(6):454。[5] 浙江中医药 1978;(6):27。[6] 中成药研究 1982;(2):28。[7] 我国药理学报 1981;2(3):186。[8] 生殖与避孕 1988;8(2):60。[9] 河南中医 1989;9(3):37。[10] J Pharm Sci 1982;71(11):1263。[11] 我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984;6(2):84。[12] 中草药 1987;18(6):30。[13] 医药工业 1978;(1):6。[14] 陕西新医药 1979;(7):59。[15] 我国人民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87;(2):138。[16] 山东医学院学报 1980;(1):74。[17] 生殖与避孕 1983;3(4):49。

药性

性味:辛、苦,温。有毒。 ①《本经》:“辛,温。” ②《别录》:“苦,微温。有小毒。” ③《药性论》:“有大毒。”

归经:入肺,脾经。 ①《长沙药解》:“入足太阳膀胱经。” ②《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③《本草求真》:“入脾,肺,肾。”

功效:逐水,涤痰。

主治:痰饮癖积,喘咳,水肿,胁痛,心腹癥结胀满,食物中毒,疟母.痈肿。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喉鸣喘,咽肿短气,鬼疟,疝瘕,痈肿。” ②《别录》:“消胸中痰水,喜唾,水肿,五水在五脏皮肤及腰痛,下寒毒,肉毒。” ③《药性论》:“治心腹胀满,去水气,利五脏寒痰,涕唾如胶者。主通利血脉,治恶疮风痹湿,一切毒风,四肢挛急,不能行步,能泻水肿胀满。” ④《日华子本草》:“疗嗽,瘴疟。” ⑤《纲目》:“治水饮痰澼,胁下痛。” ⑥《本草原始》:“煎汁渍丝线,系痔易落,(并能)系瘤。” ⑦《新华本草纲要》:“泻下逐饮,祛痰解毒。用于水肿胀满,痰饮喘满及急性乳腺炎的治疗。”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含漱。

使用注意:体质虚弱及孕妇忌服。《本草经集注》:“决明为之使。反甘草。”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甘遂、大戟,治水饮停于胸腹。 ②配当归、桂心,治妇人积年血气癥块结痛。 ③配朱砂,治疟母弥年,结为癥癖。 ④配大戟、甘草,治小瘤。 ⑤配枳壳,治蛊胀。 ⑥配椒目,治酒疽。 ⑦配大枣,治卒得咳嗽。 ⑧配雄黄,治头疮、白秃、顽癣。

方选和验方: ①十枣汤(《伤寒论》)治太阳中风,下利呃逆,表解,其人汗出,发作有时,头痛,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痛,干呕短气,汗出不恶寒者:芫花(熬)、甘遂、大戟。上3味,等份,各别捣为散。以水300m1.先煮大枣肥者10枚,取160ml去渣,内药末。强人服2g,羸人服1g,温服之,平旦服。若下后病不除者,明日更服,加1.5g,得快下利后,糜粥自养。 ②芫花丸(《备急千金要方》)治小儿心下痞,痰癖结聚,腹大胀满,身体壮热,不欲哺乳:芫花、黄芩各30g,大黄、雄黄各75g。研末,炼蜜为丸,如粟米大。1~3岁每服1丸。 ③芫花煎(《备急千金要方》)治新久咳嗽:芫花、干姜各60g,二药研末,用白蜜300ml,文火煎如糜状。每服如枣核许,日3次,夜1次。 ④小消化丸(《圣济总录》)治水病通身微肿,腹大,食饮不消:芫花(微炒)、甘遂(微炒)、大黄(锉碎、醋炒拌干)、葶苈(炒令紫色)各30g,巴豆(去心、皮,麸炒,研出油尽)40枚。上5味,捣罗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每服,饮下3丸,不知,稍增至5丸,以知为度。 ⑤芫花散(《太平圣惠方》)治妇人腹中宿有瘀血,积聚不散,疼痛:芫花30g,炮乌头、鬼箭羽、桃仁、水蛭、虻虫各0.3g。研为散,每服1.5g,食前温酒调下。 ⑥《仁存堂经验方》:“治诸般气痛:芫花(醋煮)15g,延胡索(炒)45g。为末,每服3g。疟疾,乌梅汤下;妇人血气痛,当归酒下;诸气痛,香附汤下;小肠气痛,茴香汤下。” ⑦《世医得效方》:“治小瘤:先用甘草煎膏,笔蘸妆瘤傍四周,干后复妆,凡3次,然后以药:大戟、芫花、甘草各等份为末,米醋调,别笔妆敷其中,不得近著甘草处。次日缩小,又以甘草膏妆,小晕3次,中间仍用大戟、芫花、甘草如前法,自然焦缩。” ⑧十枣汤(《中药基础知识简编》)治胸腔积液(渗出性胸膜炎),肝硬化腹水而体质尚好者:芫花、甘遂、大枣各1等份,研末混和,装入胶囊。第1天服1.5g,以后每天加0.3g,渐加至3g。用大枣5~10枚煎汤,清晨空腹送服,疗程不超过5~6天,不宜久服。 ⑨芫花注射液(《福建药物志》)治银屑病:芫花挥发油的水溶液制成每支20ml的注射剂,每日1次,每次60ml,静脉滴注,15天为1疗程。

单方应用:①《时后方》:“治酒疸尿黄:芫花、椒目等份,烧末,水服1.5g,日2服。” ②《补缺肘后方》:“治卒得咳嗽:芫花30g,水600ml,煮取200ml,去渣。以枣14枚,煎令汁尽,1日1食之,3日讫。” ③《千金方》:“治天行毒病七八日,热积胸中,烦乱欲死:芫花30g,水600ml,煮取300ml,渍故布薄胸上。不过再三薄,热即除,当温四肢护厥逆也。” ④《千金方》:“治痈:芫花为末,胶和如粥敷之。” ⑤《普济方》:“治水蛊胀满:芫花、枳壳等份,以醋煮芫花至烂,乃下枳壳煮烂,捣丸梧子大。每服30丸,白汤下。” ⑥《集效方》:“治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涂之。” ⑦《世医得效方》:“治一切菌毒:芫花生研,新汲水服3g,以利为度。” ⑧《中草药学》:“治腹水:芫花水煎服;或研末0.15~0.45g吞服。”

医药家论述

①李时珍《纲目》:“张仲景治伤寒太阳,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喘或利者,小青龙汤主之。若表已解,有时头痛出汗恶寒。心下有水气,干呕,痛引两胁,或喘或咳者,十枣汤主之。盖小青龙汤治未发散表邪,使水气自毛窍而出,乃《内经》所谓开鬼门法也。十枣汤驱逐里邪,使水气自大小便而泄,乃《内经》所谓洁净府,去陈莝法也。……芫花、大戟、甘遂之性,逐水泄湿,能直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但可徐徐用之,取效甚捷,不可过剂,泄人真元也。” ②张璐《本经逢原》:“芫花,消痰饮水肿,故《本经》治咳逆咽肿,疝瘕痈毒,皆是痰湿内壅之象。” ③黄宫绣《本草求真》:“芫花主治颇与大戟、甘遂同,皆能达水饮窠囊隐僻之处,然此味苦而辛,苦则内泄,辛则外搜,故凡水饮痰癣,皮肤胀满,喘急痛引胸胁,咳嗽,瘴疟,里外水闭,危迫殆甚者,用此,毒性至紧,无不立应。” ④张寿颐:“芫花气味,《本经》虽称辛温,然所主诸病,皆湿热痰水为虐。功用专在破泄积水,而非可以治脾肾虚寒之水肿,则辛虽能散,必非温燥之药,故《别录》改作微温。”

参考文章芫花的介绍观赏园艺芫花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思博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芫花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思博;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67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