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漂摇豆


药材名称:漂摇豆

名称出处:《纲目》

概况

异名:翘摇、雀野豆(《本草拾遗》),雀野豆(《民间草药汇编》),小野麻豌豆(《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小巢菜的种子和全草。

原植物:小巢菜Vicia hirsuta(L.)S.F.Gray,又名硬毛果野豌豆(《我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薇(《植物名实图考》)。

历史:本品始见于《诗经》。《纲目》载:“小巢生稻田中,吴地亦多,一名漂摇草,一名野蚕豆”,《本草拾遗》载:“翘摇处处皆有。蜀人秋种春采,老时耕转壅田。蔓似莹豆而细叶,似初生槐芽及疾藜而色青黄,至三月开小花,紫白色,结角子似豌豆而小。”据上所述即本品无误。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90(120)cm,攀援或蔓生。茎细柔,近无毛。双数羽状复叶末端卷须分支;托叶线形,基部有裂齿;小叶4~8对,线形或狭长圆形,长0.5~1.5cm,宽0.1~0.3cm,先端平截,具细尖。总状花序短于叶,花2~4(7)着生于花序轴顶端;花甚小,仅长0.3~0.5cm;花冠白色、紫白色或淡青紫色,稀微紫、淡粉红色,旗瓣圆形,先端微凹,翼瓣与旗瓣近等长,龙骨瓣短;子房被淡褐色长毛,胚珠2。荚果长圆近菱形,表皮密被棕褐色长硬毛。种子1~2粒。花果期2~7月。(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259页.0517条图)

化学性质

含蛋白质[1]。

附 叶含芹菜甙,槲皮素[2]。

参考文献

[1] CA 1956;50(22):17245g。[2] CA 1955;49:8562d。

药性

性味:凉。

功效:活血,明目。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履巉岩本草》:“治目不明:瓢摇豆不以多少,晒干为细末,每服3~6g,浓煎甘草汤调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易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漂摇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易;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556.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