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绵三七
名称出处:《昆明民间常用草药》
概况异名:鸡心矮陀陀、排红草、山鸡豆(云南)。
基源:为豆科雀脷珠属植物绵三七的块根。雀脷珠属植物全世界100种,我国约4种。
原植物:绵三七Eriose hi laicum Ohashi(Crotalaria tuberosa Hamilt.ex D Don;E.tuberosum auct.non A.Rich)又名球块茎毛瓣花(《我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
形态:多年生草本,高10~20cm。块根纺锤形至近球形,肥厚,表皮褐色。茎多分枝,具棱,密被棕色长柔毛。叶互生,长圆形或线长圆形,长1.5~4cm,宽0.6~0.7cm;先端钝或急尖,具小突尖;基部圆或楔形,两面被毛。花单生,萼杯状,萼齿披针形,密被锈色长柔毛;花冠黄颜色,旗瓣背面疏生绢毛,基部有耳;二体雄蕊(9+1)。子房无柄,胚珠2,荚果长圆形或菱形,长约0.8cm,宽约0.5cm,膨胀,先端具喙;表皮密被绣色长柔毛。种子2粒,肾形。花期6月,果期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09页.图2747)
生境与分布:生于向阳山坡、草丛或石缝。分布于云南、四川、 等省区。
生药采集:夏季采挖块根。
药性性味:①《新华本草纲要》:“甘、苦,平。”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微甜,平。” ③《云南中草药选》:“甘、涩,平。” ④《四川常用中草药》:“甘、微苦,平。”
功效:健胃,止痛,解毒。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治胃痛,腹泻,痢疾,跌打损伤,睾丸肿痛,遗精,疮毒,小儿疳积,狂犬病。” ②《昆明民间常用草药》:“镇痛,拔疮毒。” ③《四川常用中草药》:“治睾丸肿痛,疝气,痢疾。”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单方应用:①《云南中草药选》:“治腹痛、腹泻:绵三七晒干研末,每次服2~3g。开水送服。” ②《云南中草药选》:“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绵三七15~30g。水煎服。” ③《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跌打损伤:绵三七泡酒服。” ④《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疮毒:绵三七根研末,蜂蜜调匀外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圣欧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绵三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圣欧;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