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乌泡根


药材名称:大乌泡根

名称出处:《分类草药性》

概况

异名:乌泡(《四川常用中草药》)。

基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川莓的根或叶。悬钩子属全世界约700多种,我国约194种。

原植物:川每Rubus setchuenensis Bureau et Franch.(Rubus cavaleriei Lévl.et Vant.),又名糖刺泡、黄水泡、无刺乌泡、马莓叶、倒生根(贵州)。

形态:落叶灌木,高2~3m。小枝圆柱形,密被淡黄颜色绒毛状柔毛,老时脱落,无刺。单叶互生,近圆形或宽卵形,直径7~15cm,顶端圆钝或近截形,基部心形,上面粗糙,无毛或仅沿叶脉稍有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绒毛,有时绒毛逐渐脱落;边缘5~7浅裂,有不整齐浅钝锯齿;基部具掌状5出脉;叶柄长5~7cm,具柔毛,常无刺。花成狭圆锥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少数簇生于叶腋,总花梗和花梗密被柔毛,花梗长约1cm;花萼外密被柔毛,萼片卵状披针形,顶端尾尖,果期直立;花瓣5,倒卵形或近圆形,紫红色,短于萼片;雄蕊较短,花丝线形;雌蕊无毛,花柱比雄蕊长。果实半球形,直径约1cm,黑色,无毛,常包藏在宿萼内。花期7~8月,果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68页.图2266)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3000m的山坡路旁、林缘或灌丛中。分布于湖北、湖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

生药

采集:秋、冬季采根,夏季采叶。

贮藏: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酸、咸,平。

功效:清热凉血,祛风除湿,活血散瘀。

主治:劳伤吐血,咳血,月经不调,痢疾,瘰疬,疮毒。 ①《四川常用中草药》:“根,祛风除湿,止血,治血。治劳伤吐血,月经不调,口有腥气,瘰疬,痘后目翳,疯狗咬伤。叶,治黄水疮。” ②《贵州药用植物目录》:“全株,清热凉血,止血,接骨。治痢疾,脱肛,倒经,咳血,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炖肉。外用:研末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馨瑶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乌泡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馨瑶;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525.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