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鸱鸺


药材名称:鸱鸺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

异名:怪鸱(《尔雅》),钩(《本草拾遗》),大头鹰(《便民食疗》),角鸱、毂辘鹰、、呼咵鹰、夜食鹰(《纲目》),猫头鹰(《本经逢原》),鬼鸠(《本草求原》),夜猫子(《我国动物图谱·鸟类》),横虎、恨狐、老兔(《吉林中草药》)。

基源:为鸱鸮科角鸮属动物红角鸮。药用其骨或肉。角鸮属全世界约38种,我国约4种。

原动物:红角鸮Otus sunia stitonotus(Sharpe)

形态:体长可达200mm,上体包括两翼和尾的表面大多灰褐色,布满虫囊状黑褐色细纹;头和背还杂以白色沾棕的斑点;耳羽延长突出。脸盘淡灰褐色,密杂以纤细的黑纹;脸盘周围绕以不明显的淡棕色领圈;外侧肩羽的外翈大多棕白,羽端黑褐;所有飞羽除最内侧者以外,其外翈大多黑褐,并缀以棕白或淡灰褐色,仿佛形成横斑;翼缘白色或稍沾棕。尾上有不完整的棕白色横斑。颏棕白色; 余部灰白色,密杂以灰褐色纤细横斑;胸与肋还具黑褐色羽干纹。覆腿羽淡棕色,密布以褐斑。

生境与分布:栖息于山地,昼伏夜出。营巢于树洞中。分布于我国东部,西抵四川。

生药

采集:猎捕后,除去羽毛及内脏,取肉鲜用煮食,骨煅烧存性研末备用。产于我国东部地区。

药性

性味:①《本经逢原》:“酸、微咸。有小毒。” ②《本草求原》:“酸、咸,寒。”

功效:祛风,定惊,解毒。

主治:癫痫,眩晕,瘰疬,疟疾,噎食。 ①《纲目》:“治疟疾。” ②《本经逢原》:“治劳瘵。” ③《吉林中草药》:“解毒,定惊。治鼠疮,噎食,羊痫风。”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或烧存性研末,6~9g;或焙研入丸、散。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便民食疗》:“治风虚眩晕:大头鹰闭杀去毛,煮食;以骨烧存性,酒服。” ②《纲目》:“治疟疾:鸱鸺1只。去毛、肠,油炸食之。” ③《吉林中草药》:“治羊痫风:猫头鹰1只。用泥糊厚,放灶炕内烟熏100天,取出研末。每次9g,日服2次。” ④《吉林中草药》:“治淋巴结结核(鼠疮):猫头鹰1只。烧吃。” ⑤《吉林中草药》:“治噎食:未生毛的小猫头鹰2只。用黄泥包上,煅存性,研细末。温酒冲服,每次6g,日服2次。”

食疗:《本经逢原》:“治劳瘵:鸱鸺酒煮焙干,同大鳗鲡7条,摊薄荷上蒸烂,和薯蓣500g,捣焙细末为丸。空腹酒下9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羲韦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鸱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羲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49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