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山薄荷


药材名称:山薄荷

名称出处:《吉林中草药》

概况

异名:白赖洋古(蒙语),摩眼子(辽宁),紫藻(吉林),香花子(河北),野青兰(陕西)。

基源:为唇形科青兰属植物香青兰的地上部分。

原植物:香青兰Dracocephalum moldavicaL.,又名青兰(甘肃、山西、陕西),小兰花、臭兰香(内蒙古),山青兰(北京)、臭蒿(山西)。

历史:本品为蒙古族和 尔族习惯用药。蒙古语称“昂凯鲁莫勒、毕日阳古,” 尔语称为“巴德兰古”。已收载于《我国药典1977年版》一部中。目前内蒙古、新疆南部和田地区及吉林省多自采自用。

形态:一年生草本,高15~50cm,全株被短毛。茎常在中部以下具分枝,枝四棱形,被倒向短毛。叶对生,草质,叶片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5~5.5cm,宽0.7~2.5cm,顶端钝,基部圆形或宽楔形,边缘通常有规则或不规则的三角形牙齿,有时基部的牙齿呈深裂片状,齿端常具长刺。轮伞花序生于枝上部叶腋,通常具1~4朵花,淡蓝紫色;苞片长圆形,每侧具2~4小齿,齿端具长刺;花萼长7~10mm,上唇3齿裂,近等大;下唇2裂较深,比上唇短;花冠唇形,上唇稍向下弯,长约为花冠的1/3,下唇于中部两侧内凹成2个半圆形侧裂片;雄蕊4,上方两个较长,伸出,花药平叉开;雌蕊花柱伸出花冠上唇外。小坚果长圆形,具3棱脊,长约2.5mm,黑色,光滑。花期7~8月,果期8~9月。(图见《中药志》.第4册.第2版.图62)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20~1600m的干燥山地草坡、林缘、山谷地或江滩多石处。分布于我国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南部,多为栽培)河南。原苏联西伯利亚、东欧、中欧南延至克什米尔地区均有分布。

生药

采集:8~9月采收全草,晒干。药材产于内蒙古、吉林及新疆南部和田地区。

鉴别:全草长20~40cm。茎直径2~5mm,嫩茎呈方柱形,密被倒向短毛,老茎近圆柱形,较光滑,表面紫红色或黄绿色;质脆,易折断,断面中心有髓。叶对生,有柄;叶片多皱缩破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长1.5~4cm,边缘具三角形齿或锯齿,有时基部的齿端具长刺毛,两面叶脉疏被细毛,叶背面有凹陷的棕色腺点。轮伞花序顶生,苞片长圆形,每侧有3~4长刺齿,背面有腺点;花萼筒状,长约1cm,具15条纵纹,先端5齿裂,齿间具小瘤;花冠唇形,淡蓝紫色。气香,味辛。以叶色绿、花多、香气浓者为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化学性质

全草含挥发油,其成分有柠檬醛(Citral)、香叶醇(Geraniol)、橙花醇(Nerol)、香芳醇(Citronellol)、百里香酚(麝香草酚Thymol)、乙酸香叶醇酯(Geranyl acetate)[1]。此外,还含香青兰甙(Moldavoside-刺槐素-7-β-D吡喃半乳糖甙)等[2]。

参考文献

[1] CA 1930;24:3322,1976;86:117593n,1980;93:41546w 。[2] CA 1968;69:44172m,1970;73:15759q。

药理

所含柠檬醛可杀、驱昆虫和有防腐作用[1,2]。还有抑、杀真菌的作用[3.4]。香茅醇具有抑制金黄颜色葡萄球菌及伤寒杆菌的活性[5]。麝香草酚杀菌作用较苯酚强,且毒性低,可用于口腔咽喉消毒杀菌。能促进气管纤毛运动,用于治疗气管炎百日咳等。还有很强的杀螨作用。亦可用作驱蛔虫剂[6]。

参考文献

[1] CA 1976;84:40922k 。[2] Perfum Essent Oil Rec 1930;21:341 。[3] CA 1976;85:138415a 。[4] CA 1980;92:52723g 。[5] Planta Med 1974;26(2):184 。[6] 药剂学(日) 1967;27(3):192。

药性

性味:辛、苦,凉。

功效:清热解表,止痛。

主治:外感头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仇鹤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山薄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仇鹤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444.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