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彩斑桑勒草


药材名称:彩斑桑勒草

名称出处:《红河中草药》

概况

异名:地胆(《植物名实图考》),花叶叶、花花草、小花草(云南)。

基源:为野牡丹科蜂斗草属植物小蜂斗草的全株。

原植物:小蜂斗草Sonerila laeta Stapf

形态:小灌木或亚灌木,高15~30cm;茎幼时四棱形,有槽,密被柔毛及疏腺点,后近圆形,具分枝或不分枝,具匍匐茎。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为披针形,顶端短渐尖,基部楔形,长5~10cm,宽2~4cm,边缘具细密锯齿,叶面被星散的紧贴短刺毛,中脉微凹,侧脉约3对;叶柄长5~30mm,密被柔毛及疏短刺毛。蝎尾状聚伞花序,顶生,有2~7朵;花梗长约3mm,三棱形;花萼钟状管形,长约5mm,被疏糠秕及星散腺毛,具三棱,具6脉,其中棱上的3脉下延呈狭翅,裂片短,卵状广三角形,长不到1mm,顶端点尖,具缘毛;花瓣紫红色或红色,卵状长圆形,1侧偏斜,长约5mm;雄蕊3,等长,常偏向1侧,花丝与花药等长,长约7mm,基部叉开,药隔不延长;子房瓶形,顶端平截,膜质冠3裂。蒴果倒圆锥形或管状倒圆锥形,略具三棱,长6~8mm。花期9~10月,果期约12月。(图见《云南植物志》.第2册.123页.图版3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150~1300m的山谷密、疏林下,荫湿处及沟边。分布于云南南部及东南部。

附 《中药大辞典》及《云南植物志》第2卷中,均误将本种作Sonerila picta Korth.,实为鉴定错误。

生药

采集: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药性

性味:淡,平。

功效:清热解毒。

主治:结合膜炎,肺结核,胃痛,骨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研末炖肉。外用:捣敷或捣汁滴眼。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红河中草药》:“治胃痛、肺结核:彩斑桑勒草9~15g,水煎眼。” ②《红河中草药》:“治骨折:彩斑桑勒草捣烂外敷。” ③《红河中草药》:“治眼结合膜炎:彩斑桑勒草捣汁滴眼。”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新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彩斑桑勒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新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431.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