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蛤蜊


药材名称:蛤蜊

名称出处:《神农本草经集注》

概况

异名:吹潮(《动物学大辞典》),沙蛤、沙蜊(《泉州本草》)。

基源:为蛤蜊科蛤蜊属动物四角蛤蜊,药用其肉。

原动物:四角蛤蜊Mactra quadrangularis Deshayes(M.veneriformis Deshayes)

历史:蛤蜊首载于《神农本草经集注》。《本草会编》:“蛤蜊,生东南海中。白壳紫唇,大二、三寸者,闽,浙人以其肉充海错,亦作为酱醯,其壳火锻作粉,名曰蛤蜊粉也。”综上,古今用药相吻合。

形态:贝壳略呈四角形,两壳极膨胀。贝壳宽度与高度几乎相等。幼体多呈淡紫色,近腹缘为黄褐色,腹面边缘常有一个很窄的黑色边。壳内面灰白色。铰合部狭长。外套痕清楚,接近腹缘。前闭壳肌痕稍小,卵圆形,后闭壳肌痕稍大,近圆形。足侧扁,足斧状。(图见《我国动物药》.57页.图66)

生境与分布:生活于潮间带中、下区或浅海泥沙滩中。分布于我国沿海各地。

生药

采集:四季捕采,捕后置沸水中略烫,将壳与肉分开,晒干。

加工炮制:将贝壳置铁丝网上,用强火煅红,放凉粉碎,备用。

贮藏:置干燥处,防尘。

化学性质

食部每100g含水分80g,脂肪1.6g,蛋白质10.8g,碳水化物4.6g,灰分3g,Ca37mg,P82mg,Fe14.2mg,维生素A400单位、硫胺素0.03mg,核黄素0.15mg,尼克酸1.7mg;每1kg干蛤含碘2400μg。又食部每100g含抗坏血酸5mg。

参考文献

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2377。

药性

性味:①《日用本草》:“味咸,寒。” ②《饮膳正要》:“味甘,大寒。” ③《嘉祐本草》:“冷。”

功效:滋阴,利水,化痰,软坚。

主治:水肿,消渴,痰积,瘿瘤,癖块,崩漏,痔疮。 ①《本草求原》:“消水肿,利水,化痰,治崩带,瘿瘤,五痔。” ②《嘉祐本草》:“润五脏,止消渴,开胃,解酒毒,主老癖能为寒热者,及妇人血块,煮食之。” ③《医林纂要》:“功同蚌蚬,滋阴明目。” ④《泉州本草》:“主治黄疸,小便不利,腹胀,诸淋。”

用法用量:内服:煮食,10~25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中华护理杂志 1981;(1):“治尿布皮炎:黄柏、蛤蜊各5份,青黛1份,滑石粉15份。将黄柏研细末;再将蛤蜊用猛火翻炒至壳黄为度,研细末,将上2味药末和青黛、滑石粉按比例混合备用。用时将药末扑于患处。每日2次。”

单方应用:①《嘉祐本草》:“治老癖能为寒热者,妇人血块:蛤蜊,煮食。” ②《本草求原》:“治崩带,瘿瘤,五痔:蛤蜊,煮食。” ③《泉州本草》:“治黄疸,小便不利,腹胀,诸淋:蛤蜊,煮食。”

医药家论述

缪希雍《本草经疏》:“蛤蜊其性滋润而助津液,故能润五脏,止消渴,开胃也。咸能入血软坚,故主妇人血块及老癖为寒热也。”

参考文章李时珍认为蛤蜊有何功用?中医中药且食蛤蜊造句素材蛤蜊的功效中医中药为什么维生素B1与生鱼、蛤蜊相克?饮食为什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不宜吃蛤蜊?饮食蛤蜊粉的功效中医中药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厉辉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蛤蜊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厉辉;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34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