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高山栲


药材名称:高山栲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白栎(云南)。

基源:为壳斗科栲属植物高山栲的根、茎皮、果实入药。

原植物:高山栲Castanopsis delavayi Franch.,又名高山栗(《我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滇锥栗(《云南植物志》)。

形态:常绿乔木,高达20m;幼枝无毛,有时有粉白色鳞粃。叶倒卵形或卵形,长6~11cm,宽3.5~7cm,先端钝或短尖,基部楔形或钝,边缘中部以上有疏锯齿或波状齿,无毛,下面初时有黄棕色鳞粃,老时银灰色,侧脉6~10对;叶柄长约1cm。雄花序常圆锥状,轴密生黄褐色鳞粃。雌花单朵生于总苞内。壳斗宽卵形至球形,常有短柄,顶端破裂,连刺直径1.5~2cm;苞片钻形,长3~6mm,基部合生成束并排成连续的4~6环;坚果宽卵形至球形,直径0.8~1cm,长1~1.4cm,无毛;果脐小。(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1册.417页.图834)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2800m的林中。分布于云南、四川南部、贵州和广西西南部。

药性

性味:辛、涩、微苦,平。

功效:收敛止泻,解毒消炎。

主治:《云南药用植物名录》:“茎皮、根治肠炎、腹泻;解 芋、附片、草乌中毒。果实治心悸,耳鸣,腰痛。果皮治皮肤瘙痒,皮肤过敏。寄生清热止泻。治感冒,咽炎,扁桃体炎,腹泻。”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茎皮、根30~60g;果实30~60g,研粉,糖水送服。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①《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肠炎、腹泻:高山栲根、茎皮30~60g,水煎服。”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心悸、耳鸣、腰痛:高山栲果实30~60g。研粉,糖水送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万云菲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高山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万云菲;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33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