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红草果
名称出处:《植物分类学报》
概况异名:老扣(广西壮族)。
基源:为姜科豆蔻属植物红草果的果实。
原植物:红草果Amomum hongtsaoko C.F.Liang et D.Fang
形态:植株高达2.5m。基部膨大,直径达6cm,根状茎在地下匍匐。叶11~14枚,叶片长圆状披针形至卵形,长11~83cm,宽8~19cm,两面无毛;无柄或上部叶有短柄;叶舌带紫色,其与叶鞘边缘均近革质;鳞片阔卵形。穗状花序柱状长卵形,长9~15cm;苞片淡红色,小苞片管状,长1.7~2cm,2浅裂,外被疏短柔毛;花浅橙色,花冠管长2.5~2.8cm,被短柔毛,裂片长圆形,后方的一枚较大,兜状,唇瓣长圆状倒卵形,边缘多皱,中脉两侧各有一条红色条纹;无侧生退化雄蕊;药隔附属体长约5mm;子房无毛。蒴果成熟时暗紫色,近球形,长约3cm,直径约2.5cm,干时呈卵圆形至椭圆形,黑褐色,顶端具残存的花被管。种子多数。花期4~5月,果期8~9月。(图见《植物分类学报》16(3)50页.图版44)
生境与分布:生于沟边林下。分布于广西百色、河池、柳州等地。
生药采集:8~9月果实成熟时摘取,晒干。药材产于广西百色、河池、柳州等地。
鉴别:果实呈椭圆形,具三钝棱,长2~4cm,直径1~2.5cm,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有多数显著的纵沟及棱线,顶端有一个圆形突起的花萼残基,基部有果梗或果梗痕,果皮质坚韧,易纵向破裂,内面浅棕色,有光泽;果实3室,中轴胎座,每室含种子8~11枚,集成长球状。种子圆锥状四至多面体,长宽均约5mm,表面红棕色,被灰白色膜质假种皮,在较狭的一端有凹状的种脐,合点在背面中央,呈小凹点状,合点与种脐间有一纵沟状的种脊,种皮质硬,种仁(胚乳)灰白色。种子气香,味辛辣。以个大、饱满、色红棕、气味浓者为佳。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药性性味:辛,温。
功效:燥湿散寒,祛痰截疟。
主治:脘腹胀满冷痛,反胃呕吐,痰饮,疟疾等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逸仙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红草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逸仙;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