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百里香杜鹃


药材名称:百里香杜鹃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黑香柴(《我国民族药志》),塔丽色博(藏名)。

基源:为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植物千里香杜鹃的花和枝叶。

原植物:千里香杜鹃Rhododendron thymifolium Maxim.

形态:常绿小灌木,高1.2m,分枝繁密,枝条纤细,幼枝密生鳞片。叶具短柄,被鳞片;叶片近革质,狭长圆状披针形,长约8mm,宽2.5~3mm,两端钝圆,两面有银白色鳞片,背面鳞片覆瓦状。花序单一或成双顶生;花芽鳞宿存;花鲜紫蓝色;花萼极短,外面有鳞片;雄蕊10心,伸出,花丝基部有柔毛;子房密生鳞片,花柱宿存。(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3册.50页.图4053)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400~3800m的湿润山坡。分布于甘肃、青海。

化学性质

全草含有挥发油、黄酮类、香豆精类、糖类、有机酸、鞣质等成分[1]。干燥叶和嫩枝的水提取物中分得6个成分;棉子糖(Raffinose),梣皮素(Fraxetin),莨菪亭(Scopoletin),金丝桃甙(Hyperin),异金丝桃甙(Isohyperin)和槲皮素[1]。叶的精油中含大牻牛儿酮(Ger crone)、桧脑(Juniper camphor)、壬醛、月桂烯(myrcene)、柠檬烯、葎草烯(humulene)、莰烯(camphene)、金合欢烯、α-菹烯和β-蒎烯[2]。

参考文献

[1] 植物学报 1982;24(1):65。[2] 植物学报 1978;20(2):135。

药理

本品的挥发油具有较好的镇咳,祛痰作用。水浸膏总黄酮具有较好的祛痰和一定的平喘、抗炎性渗出作用。小鼠1g百里香杜鹃油的急性LD50为3.0±0.9g/kg,水浸膏为6.26±0.49g/kg。

参考文献

医学研究通讯 1977;(7):34。

药性

性味:辛,温。

功效:止咳平喘,祛痰。

主治:慢性气管炎,哮喘。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鲜品6~9g;或浸酒。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百里香杜鹃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27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