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粗叶悬钩子


药材名称:粗叶悬钩子

名称出处: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概况

异名:大叶蛇泡竻、大破皮刺、老虎泡、虎掌簕、九月泡(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八月泡、牛尾泡、大竻坛(《广西中草药》)。

基源: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的根、叶。

原植物:粗叶悬钩子Rubus alceaefolius Poir(R.hainanensis Focke)

形态:攀援灌木,高达5m。枝被黄灰色至锈色绒毛状长柔毛,有稀疏皮刺。单叶,近圆形或宽卵形,长6~16cm,宽5~14cm,顶端圆钝,基部心形,上面疏生长柔毛,并有囊泡状小突起,下面密被黄灰色至锈色绒毛,边缘不规则3~7浅裂,裂片圆钝或急尖,有不整齐粗锯齿,基部有5出脉;叶柄长3~4.5cm,被黄灰色至锈色长柔毛,疏生小皮刺;托叶大,羽状深裂或不规则的撕裂,裂片线形。花成顶生狭圆锥花序或近总状;总花梗、花梗和花萼被浅黄颜色至锈色绒毛,外萼片顶端及边缘掌状至羽状条裂;花直径1~1.6cm;萼片宽卵形,外萼片顶端及边缘掌状至羽状条裂,内萼片常全缘;花瓣宽倒卵形,白色,与萼片近等长;雄蕊多数,花药稍有长柔毛。果实近球形,直径达1.8cm,肉质,红色;核有皱纹。花期7~9月,果期10~11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265页.图2260)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500~2000m的向阳山坡、山谷杂木林内或沼泽灌丛中以及路旁岩石间。分布于我国江西、湖南、江苏、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缅甸、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日本也有。

生药

采集:全年可采根。

药性

性味:《新华本草纲要》:“根、叶:甘,淡,平。”

功效:活血散瘀,清热止血。

主治:①《新华本草纲要》:“急、慢性肝炎,肝脾肿大,乳腺炎,口腔炎,外伤出血。” ②《全国中草药汇编》:“痢疾、肠炎、跌打损伤,风湿骨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研末撒或煎水含漱。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肝炎,肝脾肿大,痢疾,肠炎:粗叶悬钩子15~30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悟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粗叶悬钩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悟;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267.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