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栗壳牛肝菌


药材名称:栗壳牛肝菌

名称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概况

异名:滑蕈(《西园蕈谱》),点柄粘盖牛肝菌(《我国药用真菌》),蘑菇((陕西中药名录》)。

基源:为牛肝菌科乳牛肝菌属真菌点柄乳牛肝菌的子实体。

原植物:点柄乳牛肝菌Suillus granulatus(L.ex Fr.)O.Ktze.,又名点柄粘盖牛肝(《我国的真菌》)。

历史:《西园蕈谱》载:“滑蕈,状似时候坊蕈,而盖苍赤色,里黄有针孔,茎白。味酸而滑。”即系本品。

形态:丛生或单生;菌盖扁半球形或近扁平,直径2.4~5.1cm,大型个体可达9cm,很粘,草黄颜色或深蜜黄颜色至深肉桂色或浅朽叶色;菌肉幼小时白色,后呈淡黄颜色;菌柄黄颜色,近柱形3~6×0.6~1.2cm,中实,表面散生红褐色小腺点,鲜时黄颜色,干后色暗;菌管层直生;管口圆形至多角形,黄颜色,每1cm7~9个,新鲜时有乳黄颜色乳汁流出,乳汁干后成颗粒状。孢子椭圆形至棱形,壁表平滑,6.6~9.5×3.8μm。

生境与分布:生于松林或混交林的地上,形成菌根。分布于河北、山西、辽宁、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湖北、湖南、贵州、云南。

化学性质

含吡喃衍生物[1]GrevillinD(1),还含具有抗癌活性的化合物牛肝菌素Suillin[2](2),及抗微生物活性的四异戊烯基苯酚类化合物[3]:2-乙酰氧基-3-牻牛儿基牻牛儿基-1,4-二羟基苯(2-Acetoxy-3-geranylgeranyl-1,4-dihydroxy-benzene)、3-牻牛儿基牻牛儿基-1,2-二羟基-4-甲氧基苯(3-Geranylgeranyl-1,2-dihydroxy-4-methoxy-benzene)、1-乙酰氧基-6-牻牛儿基牻牛儿基-2,4-二羟基苯(1-Acetoxy-6-geranylgeranyl-2,4-dihydroxybenzene)、6-牻牛儿基牻牛儿基-2,4-二羟基-1-甲氧基苯(6-Geranylgeranyl-2,4-dihydroxy-1-methoxybenzene)及5,6-二羟基-2-甲基-2[3’,7’E]-4’,8’,12’-三甲基-十三-3’,7’,11’-三烯-2(H)-苯并吡喃(5,6-Dihydroxy-2-methyl-2[3’,7’E]-4’,8’,12’-trimethyltrideca-3’,7’,11’-trien-2(H)-chromene)。还含有阿糖醇(Arabitol)、甘露糖醇(Mannitol)[4]以及蛋白质、氨基酸[5]、硒等无机元素[6]。

参考文献

[1] CA 1975;82:135663g。[2] J Nat Prod 1989;52(4):844。[3] J Nat Prod 1989;52(5):941。[4] CA 1980;92:145042z。[5] CA 1984;101:5746m。[6] CA 1988 108:149135d。

药性

性味:甘,温。 《西园蕈谱》:“酸而滑。”

主治:《新华本草纲要》:“大骨节病。”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任依沫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栗壳牛肝菌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任依沫;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263.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