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木香


药材名称:木香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蜜香(《别录》),青木香(《本草经集注》),南木香(《世医得效方》),广木香(《普济方》)。

基源:为菊科云木香属植物木香的根。云木香属为单种属植物。原产印度,我国云南引种栽培。

原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ecne.(Saussurea lappa Clarke),又名云木香(《中药大辞典》)。

历史:木香为常用中药。首载《本经》,列为上品。《别录》称蜜香。历代本草所述青木香,都系指菊科植物木香,如陶弘景等所称的青木香。李时珍因见以马兜铃(马兜铃科)的根叫青木香,而称本品为南木香或广木香以示区别。商品木香原植物《唐本草》就已论述:“此有二种,当以昆仑来者为佳,两胡来者不善,叶为羊蹄而长大,花如菊花,结果黄黑……”。《图经本草》谓:“今惟广州舶上来,他无所出,根窠大类茄子,叶如羊蹄而长大,亦有如山芋而根大开紫花……”,又说:“以其形如枯骨,味苦粘牙者为良”。《纲目》载:“木香,南方诸地皆有。”由此可知古代所指的木香,包括菊科植物中,进口的广木香和国产的木香(即川木香)二类。古代药用的优质木香,一向以“形如枯骨”,“从广州舶上来”的广木香为佳。广木香在我国云南等地早已大量引种栽培,销往全国并有出口。商品又称云木香。广木香、云木香二者原植物都是菊科云木香属植物木香(Aucklandia lappa Dcne)。木香根除入药外,其根油是极好的调香剂和定香剂。《我国药典》1963年版、1977年版、1985年版和1990年版以及《中药志》第1册.第2版均收载。

形态: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大,直径可达5cm。茎直立,高1.5~2m,不分枝,上部被短柔毛。基生叶有具翅羽裂的长柄,叶片极大,三角形;茎叶基部楔状下延成具翅的叶柄或无柄,叶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长30~50cm,宽10~30cm,边缘有不规则锯齿,齿端有短刺尖,表面被短糙毛,背面无毛或仅叶脉上被疏短毛。头状花序单生茎顶或叶腋,或2~3个束生,直径3~4cm;总苞半球形,长2~2.5cm,总苞片7层,近革质,卵状披针形或狭披针形,无毛或有疏微毛;托片刚毛状;花冠管状,长约15mm,暗紫色;花药尾部流苏状。瘦果长圆形,具肋;冠毛2层,淡褐色,羽毛状,外层较短。花果期5~10月。(图见《中药志》.第1册.第2版.彩图4)

生境与分布:宜植于海拔2500~4000m的高山区,凉爽的平原和丘陵也可栽植。原产印度。我国陕西、甘肃、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 均有栽培。

生药

栽培:宜温和湿润气候,怕炎热高温。适合在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种。用种子繁殖,于3月下旬~4月上旬春播或9月中、下旬秋播。按行株距各33cm开浅穴,深3~4cm,每穴播种子8~10粒,每亩用种子1kg。播后覆土浇水,出苗后适当遮荫,结合松土除草,进行间苗,每穴留苗2~3株,并用人畜粪水或尿素施肥。冬季需清理枯枝落叶,追施肥或草木灰,培土壅根。高温多雨季节易发生根腐病,可用70%五氯硝基苯粉剂1kg与草木灰30kg拌混后撒于株旁。注意防治蚜虫、地老虎、蛴螬等虫害,亦可育苗繁殖。

采集:10月至翌年1月间采挖根部,一般以种植2~3年的根为好。除去残茎及根须,洗净泥土,切成6~12cm长的短条,粗大空心者剖为2~4块,以风干为好,火坑时应低温烘,猛火易出油而影响质量,干燥后撞去粗皮。木香主产于云南。越西木香主产于四川昌都及凉山彝族自治州。川木香主产于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及雅安。

鉴别

性状:木香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5~50m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大部分栓皮已去除,具明显纵沟及侧根痕,有时可见网状皱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整齐或稍平坦,周边及中心部分灰黄颜色,其余大部分灰褐色至棕褐色,深褐色油室小点随处散在,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老根中央多枯朽。香气浓郁特异,味微苦。以色黄白、质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显微 根横切面:木栓层为2~6列木栓细胞。韧皮部宽广,筛管群明显;韧皮纤维数个至十数个成束。形成层断续成环。木质部导管束径向分叉,导管2至多个成群或单个存在;木纤维少数,与导管相间或相毗连;近中心木纤维束3~4环列。本品散有多数大形裂生性油室,呈椭圆形或类圆形,直径29~254μm,周围分泌细胞6~11个,内含挥发油滴;薄壁细胞充满菊糖。 粉末:棕色,有特异浓郁的香气,味微甜,后苦。 ①粉末用斯氏液装置观察,可见无色、不规则菊糖团块;用水合氯醛液装置(不加热),菊糖呈扇形,现放射状线纹,久置之渐溶化。 ②木纤维多成束,呈长梭形,末端斜或细尖,直径16~24μm,壁厚4~5μm,纹孔细小,横裂缝状或人字形、十字形。 ③网纹导管具缘纹孔及梯纹导管直径32~90μm,导管分子一般甚短,有的长仅64μm;网纹孔细缝状而密。 ④油室有时可见淡黄颜色碎片,含挥发油滴。 ⑤薄壁细胞有的含小形草酸钙方晶,或含挥发油滴。

理化:取样品粉末100g,置挥发油提取器中提取挥发油,取挥发油0.1ml加石油醚1ml溶解,点于硅胶GCMCNa-荧光素(5g∶0.5%15ml∶1mg)板上,以石油醚(30-60℃)-乙酸乙酯-苯(14∶3∶3)为展开剂,以异土木香内酯为对照。展距18cm,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内酯点均显蓝色荧光,用5%香草醛-浓硫酸显色,有5个斑点。(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37)

加工炮制:常用炮制品有木香片和煨木香。 ①木香片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大小个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晾干或低温干燥。 ②煨木香:可分成纸煨、麸煨和面煨。 纸煨:取未经干燥的木香片,在铁丝匾中,用一层草纸,一层木香片,间隔平铺数层,压紧,置无烟炉火上或烘干室内,用文火或低温烘煨至木香中所含的挥发油渗至纸上,取出放凉。 麸煨:将锅以武火加热,置麸皮于锅内,待起烟时,投入木香片,轻轻翻动药片,至片面深黄颜色,取出,筛去麸皮。每木香片16kg,用麸6kg。 面煨:将木香截成16mm长段,另取面粉,加水适量,作成适宜的团块,将木香段逐一包裹,置炉旁焙或与砂同炒,煨至面皮呈焦黄颜色,闻到木香气味为度,取出,放凉去面皮。每木香16kg,用面粉10kg。此外,尚有炒制、酒制等炮制方法。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潮。

化学性质

含挥发油0.3%~3%,其中主要成分为单紫杉烯(Aplotaxene)、α-紫罗兰酮(α-Ionone)、β-芹子烯(β-selinene)、莰烯(Camphene)、水芹烯(Phellandrene)、凤毛菊内酯(Saussurealactone)、木香烯内酯(Costunolide)、木香酸(Costic acid)、木香醇(Costol)、α-木香烃(α-Costene)、β-木香烃、木香内酯(Costuslactone)、二氢脱氢木香内酯(Dihydrodehydrocostuslactone)[1]、二氢木香内酯[1]、α-环木香烯内酯(α-Cyclocostunolide)、土木香内酯(Alantolactone)、β-环木香烯内酯(β-Cyclo-costunolide)、异土木香内酯(Isoalantolactone)[2],(E)-9-异丙基-6-甲基5,9-癸二烯-2-酮[(E)-9-Iso-propyl-6-methyl-5,9-deca ne-2-one][3]、(E)-6.10-二甲基-9-亚甲基5十一烯-2-酮[(E)-6,10-dimethyl-9-Methylideneundec-5-en-a-one][4],异脱氢木香内酯(Isodehydrocostuslactone)、异中美菊素C(Isozaluzanin C)[5],12-甲氧基二氢脱氢木香内酯(12-Methoxy dihydrodehydro costuslactone,Guaianolide)[6]。根尚含豆甾醇、白桦脂醇(桦木醇)(Betulin)、树脂、菊糖及木香碱(Saussurine)[1]、β-谷甾醇[2]、二十种氨基酸及胆胺[7],广木香内酯(Costunolide)[9]。

附 叶含α-香树脂醇硬脂酸酯(α-amyrin stearate)、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β-Amyrin palmitate)及羽扇醇棕榈酸酯(lupeol palmitate)[8]。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353 。[2] Indian J Chem Sect B. 1977;15B(10):956 。[3] CA 1977;87:201794g 。[4] CA 1984:100:191645e 。[5] Phytochemistry 1983;22(9):1993 。[6] Phytochemistry 1987;26(4):1209 。[7] 中草药 1984;15(11):496 。[8] CA 1977;87:65303s 。[9]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256。

药理

①对呼吸系统的作用 豚鼠离体气管与肺灌流实验证明,本品水提液、醇提液、挥发油及总生物碱能对抗组胺与乙酰胆碱对气管与支气管的致痉作用。挥发油中所含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等以及去内酯的挥发油均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和氯化钡引起的支气管收缩作用,其中以二氢木香内酯作用较强。ip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或去内酯挥发油,对吸入致死量组胺或乙酰胆碱气雾剂豚鼠有保护作用,可延长致喘潜伏期,降低死亡率。表明其扩张支气管平滑肌作用特点与 碱相似。将胸内套管刺入麻醉猫胸膜腔描记呼吸,iv云木香碱1~2mg可出现支气管扩张反应(胸膜腔内压升高)。脑破坏后再给药则无效,提示其作用与迷走中枢抑制也有关。水和醇提液、挥发油,去内酯挥发油、总生物碱iv对麻醉犬呼吸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减慢频率、降低幅度,其中以挥发油作用较强。 ②对肠道的作用 水提液、挥发油和总生物碱对大鼠离体小肠先有轻度兴奋作用,随后紧张性与节律性明显降低。对乙酰胆碱、组胺与氯化钡所致肠肌痉挛有对抗作用。小剂量煎剂对离体小肠的作用无一定规律性,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挥发油可抑制离体兔小肠运动,使其节律变慢,收缩不规则。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以及木香内酯等对离体兔小肠运动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去内酯挥发油与二氢木香内酯作用较强。云木香碱对兔与小猫的离体小肠有明显抑制作用。去内酯挥发油15mg/kg、二氢木香内酯20mg/kg和总内酯30mg/kg均能明显抑制在体犬小肠运动,降低其紧张性与节律性收缩。云木香碱1~2mgiv亦能明显抑制猫在体小肠运动,使肠肌松弛,运动停止,但易于恢复。 ③对心血管的作用 低浓度的挥发油对离体兔心有抑制作用,但不持久。从挥发油中分离出的各内酯部分均能不同程度地抑制豚鼠与兔离体心脏的活动。云木香碱1~2mgiv能兴奋在体猫心,对心室的兴奋作用比心房明显。离体兔耳与大鼠后肢血管灌流实验表明,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12-甲氧基二氢木香内酯各1mg可使流量分别增加140%、35%与75%,有较明显的血管扩张作用。去内酯挥发油、总内酯、木香内酯、二氢木香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12-甲氧基二氢木香内酯iv可使麻醉犬血压中度降低(30~40mmHg)。作用比较持久。 ④抗菌作用 挥发油1∶3000浓度能抑制链球菌、金黄颜色与白色葡萄球菌的生长。煎剂对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10种真菌的抑制作用。

毒性:大鼠ipLD50为总内酯300mg/kg、二氢木香内醋200mg/kg。对总生物碱iv较大耐受量,小鼠为100mg/kg,大鼠为90mg/kg。将本品挥发油混入大鼠饲料中,每天服用1.77mg/kg()与2.17mg/kg(♀),连续90d,未见影响,主要脏器病理亦未见变化。

参考文献

中药药理与应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69。

药性

性味:辛、苦,温。 ①《本经》:“辛,温。” ②《汤液本草》:“辛、苦,热。”

归经:脾、胃、大肠、三焦、胆经。 ①《本草衍义补遗》:“行肝经。”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肝、脾、胃、膀胱六经。” ③《中草药学》:“入脾、胃、大肠经。”

功效: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主治:中寒气滞,胸脘胀痛,呕吐泄泻,下痢里急后重,食积不消,不思饮食,寒疝。 ①《本经》:“主邪气,辟毒疫,强志,主淋露。” ②《别录》:“疗气劣,肌中偏寒。主气不足消毒,治温疟,行药之精。” ③《本草经集注》:“疗毒肿,消恶气。” ④《药性论》:“治女人血气刺心,心痛不可忍,末,酒服之。治九种心痛,积年冷气,痃癖癥块,胀痛,逐诸壅气上冲烦闷。治霍乱吐泻,心腹绞刺。” ⑤《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羸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 ⑥王好古:“治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主脬渗小便秘。” ⑦《本草通玄》:“理疝气。” ⑧《中药志》:“健脾和胃,调气解郁,止痛,安胎。治胸腹胀痛,消化力弱,呕吐泄泻,痢疾后重,胎动不安等证。” ⑨《全国中草药汇编》:“肝胃气痛,呕吐,腹痛,泄泻,痢疾里急后重。”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磨汁涂。

使用注意:阴虚津液不足者慎服。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黄连,治湿热泄泻、痢疾。 ②配木瓜,治吐泻腹痛,腓肠肌转筋。 ③配山楂炭,治腹痛泻痢。 ④配槟榔,治气结腹满,大便秘结及虫积腹痛。 ⑤配柴胡、郁金,治肝气郁结,胸闷胁痛。 ⑥配青皮,治肝郁气滞,胁肋小腹胀痛。 ⑦配砂仁,治胃寒气滞,胸闷脘痛,大便溏泻。 ⑧配延胡索,治气血不和,胸胁刺痛。 ⑨配煨姜,治冷滞腹痛。 ⑩配乳香,治闪挫腰痛。 ⑾配黄柏、防己,治脚气红肿疼痛。

方选和验方: ①木香丸(《太平圣惠方》)治一切气,攻刺腹胁胀满,大便不利:木香90(60)g,枳壳60g(麸炒微黄,去瓤),川大黄120g(锉碎,微炒),牵牛子120g(微炒),诃黎勒皮90g。上药,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生姜汤下30丸。 ②木香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胁肋胀满,饮食减少,噫气吞酸,呕逆噎闷:木香、青皮各1.5kg,姜黄、炒麦芽各2.5kg,炒甘草、炒盐各5,5kg,莪术2kg。为末,每服3g,不拘时沸水点服。 ③木香散(《太平圣惠方》)治脾胃虚冷,大肠泄痢,心腹疼痛,四肢不和,少思饮食:木香、肉豆蔻、人参、干姜各30g,附子、当归、苍术、厚朴、陈皮各60g,吴茱萸、炙甘草各15g。研为散。每服9g,水煎服。 ④木香槟榔丸(《儒门事亲》)治积滞内停,湿蕴生热,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以及赤白痢疾,里急后重: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烧)、黄连(麸炒)各30g,黄柏、大黄各90g,炒香附、牵牛子各120g。上为细末,水泛为丸,如小豆大,每服30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⑤木香枳术丸(《内外伤辨惑论》)治气滞食积:木香、枳实各30g,白术60g。为末,荷叶裹饭捣为丸,梧桐子大,每服50丸,白开水送下。 ⑥木香顺气散(《证治准绳》)治气滞腹痛:木香、香附、槟榔、青皮(醋炒)、陈皮、厚朴(姜汁炒)、苍术(米泔浸炒)、枳壳(麸炒)、砂仁各3g,炙甘草1.5g。为末,加生姜3片,水煎,食前服。 ⑦香连丸(原名大香连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肠胃虚弱,冷热不调,泄泻烦渴,米谷不化,腹胀肠鸣,胸膈痞闷,胁肋胀满;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夜起频并,不思饮食;或小便不利,肢体怠惰,渐即消瘦:黄连(去芦、须)600g(用吴茱萸300g同炒令赤,去吴茱萸不用),木香(不见火)130g。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20丸,浓煎米饮下,空心,日3服。 ⑧木香金铃丸(《寿世保元》)治疝,睾丸肿痛:木香、乳香、没药、附子(面裹火煨)、小茴香(盐酒炒)、川楝子肉、延胡索、全蝎、人参各等份,为细末。酒糊为丸,梧桐子大,每服100丸,空腹盐酒送下。 ⑨导气汤(《医方简义》)治寒疝,以及偏坠小肠疝痛:川楝子9g,小茴香1.5g,木香3g,淡吴茱萸3g。水煎服。 ⑩《曾氏小儿方》:“治小儿阳明经风热湿气相搏, 无故肿或痛缩:广木香、枳壳(麸炒)各8g,炙甘草6g。水煎服。” ⑾木香硇砂煎丸(《博济方》):“治癥瘕积聚,血结刺痛:木香、大黄、三棱、莪术、青皮、附子、肉桂、干姜、干漆、巴豆各0.3g,香墨1指节大,硇砂15g。先将大黄、三棱、巴豆三末用醋煎二三沸,入硇砂熬成膏,和诸药为丸,如绿豆大,每服5丸。伤冷块痛,干姜或陈皮汤下;妇人血气不调,当归汤送下。 ⑿木香流气饮(中医杂志 1989;(6))治特发性水肿:半夏、陈皮、厚朴、青皮、甘草、香附、紫苏叶各500g,人参、赤茯苓、木瓜、石菖蒲、白术、白芷、麦门冬、草果仁、肉桂、莪术、大腹皮、丁香皮、槟榔、木香、藿香叶各300g,木通400g。上药共为粗末,每次用10g,加生姜3片,大枣2枚,清水200ml,煎至7分热服,每日2~3次。或每剂以上方1/50药量作煎剂,水煎服,每日1剂。 ⒀木香槟榔汤(内蒙古中医药 1987;(2))治胃结石:木香10g,槟榔15g,青皮10g,陈皮10g,枳实15g,黄柏8g,黄连8g,莪术10g,大黄10g,二丑10g,香附10g。水煎服,小儿酌减。加减:疼痛严重者加三棱10g;大便燥结者加芒硝10g;脘腹胀甚者加川朴10g。 ⒁木香槟榔丸(浙江中医杂志 1987(2))治肠梗阻:广木香、槟榔、青皮、陈皮、枳壳、香附、莪术、三棱、黄柏、大黄(后下)、芒硝(冲)各10g,牵牛末(冲)12g,黄连5g。轻证每日1剂,重证2剂。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各15g;呕吐甚者加代赭石15g,竹茹10g;肠道积液多者加甘遂末0.6~1.5g,冲服;蛔虫性肠梗阻加川椒7g,乌梅15g。 ⒂《阮氏小儿方》:“治内钓腹痛:木香、乳香、没药各1.5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简便单方》:“治一切走注,气痛不和:广木香,温水磨脓汁,入热酒调服。” ②《青囊秘传》:“治胃气痛:木香0.9g,荔枝核(煅炭)2.1g。共研末,烧酒调服。” ③《我国药膳学》:“治脾虚气滞久泻:大枣10枚,木香9g,先将大枣数沸,入木香再煎片刻,去渣温服。” ④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1;(3):“治胆绞痛:生大黄10~20g,木香10g。加开水300ml浸泡10分钟,频频饮服。”

食疗:《我国药膳学》:“治肠风下血:木香10g,黄连5g,肥猪大肠33cm,前2者研末入肠内,两头扎紧,炖烂,去药饮汤食肠。”

医药家论述

①张元素:“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二焦气结滞,及不转运,须用槟榔为使。” ②李杲《用药法象》:“木香,除肺中滞气,若治中下焦结滞,须用槟榔为使。” ③王好古:“本草云,生气劣气不足,补也;通壅气,导一切气,破也;安胎健脾胃,补也;除痃癖癥块,破也。其不同如此,洁古张氏但言调气,不言补也。” ④朱震亨:“调气用木香,其味辛,气能上升,如气郁不达者宜之。若阴火冲上者,则反助火邪,当用黄柏、知母,而少以木香佐之。” ⑤汪机:“与补药为佐则补,与泄药为君则泄也。” ⑥李时珍《纲目》:“木香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膹郁,皆属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者宜之,脾胃喜芳香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⑦贾所学《药品化义》:“木香,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但辛香属阳,阳则升浮,如中焦、下焦结滞,须佐槟榔堕之下行;因性香燥,同黄连、黄芩治痢疾,同黄柏、防己治脚气,皆藉寒药而制其燥,则用斯神矣。” ⑧黄宫绣《本草求真》:“木香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故凡脾胃虚寒凝滞,而见吐泻停食;肝虚寒入,而见气郁气逆,服此辛香味苦,则能下气而宽中矣。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至书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香,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 ⑨张德裕《本草正义》:“木香以所用事,故专治气滞诸痛,于寒冷结痛尤其所宜。然虽曰苦气温,究与大辛大热不同,则气火郁结者,亦得用之以散郁开结,但不可太多。且味苦者必燥,阴虚不足之人,最宜斟酌,过用则耗液伤阴,其气将愈以纷乱,而痛不可解矣。”

参考文章祁木香栽培方法食用菌木香的病害防治观赏园艺复方木香铝镁的药理药学木香的繁殖方式观赏园艺木香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复方木香铝镁的使用注意事项药学复方木香铝镁的药物相互作用药学木香的介绍观赏园艺木香的栽培技术观赏园艺带“木香”的诗句文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天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木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天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258.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