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刺黄藤


药材名称:刺黄藤

名称出处:《我国高等植物图鉴补编》(二)

概况

基源:为漆树科藤漆属植物刺黄藤的茎、叶。藤漆属全世界约3种;我国南部和西南部有2种,均可药用。

原植物:刺黄藤Pegia sarmentosa(Lecte.)Hand.-Mazz.(Phlebochiton sarmentosum Lecte.;Ph.sinense Diels),又名利黄藤(《我国植物志》),泌脂果、脉果漆(《广西植物名录》),大飞天蜈蚣、肥力漆、红根叶、退黄藤(《全国中草药汇编》)。

形态:攀援状木质藤本;小枝褐色,无毛或近无毛。单数羽状复叶长15~30cm,有小叶5~7对,叶轴和叶柄上面具槽,被卷曲黄颜色微柔毛,下面无毛;小叶对生,薄纸质,长圆形或椭圆状长圆形,长4~9.5cm,宽1.5~4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近心形,边缘上半部具疏离钝齿或近全缘,叶面具灰白色细小乳突体,中脉被卷曲黄颜色微柔毛,叶背脉腋具灰黄颜色髯毛,其余无毛或近无毛,侧脉6~8对,侧脉和细脉在叶背突起,小叶柄长3~8mm。圆锥花序长8~20cm或更长,分枝疏散而纤细,被稀疏平展微柔毛;小苞片小,钻形,长约1mm,外面和边缘被毛;花梗长1~5mm,无毛;花萼无毛,裂片三角形,长约0.8mm;花瓣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约1.5mm,无毛;雄蕊短,长约0.7mm,花丝钻形,花药小,卵圆形;花盘无毛;子房球形,径约1mm,无毛,花柱侧生,长约0.5mm,柱头盾状。核果椭圆形或卵圆形,长10~15mm,宽8~10mm,无毛,压扁;种子长圆形。

生境与分布:生于石山灌丛或密林中。分布于贵州(东南部)、云南(东南部)、广东、广西。

药性

性味:酸,平。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消肿。

主治:毒蛇咬伤,黄疸型肝炎,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外用:鲜叶捣烂敷伤口周围,或水煎外洗。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新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刺黄藤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134.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