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矮麻黄


药材名称:矮麻黄

名称出处:《我国植物志》

概况

异名:川麻黄(四川中药志)。

基源:为麻黄科植物矮麻黄的嫩枝。麻黄属全世界约40种;我国有12种、4变种。

原植物:矮麻黄Ephedra minuta Florin

形态:矮小灌木,高5~22cm。木质茎极短,不显著。小枝纵槽较粗,极明显。节间长1.5~3cm,径1.2~1.5mm。叶2裂,下部1/2以上合生,上部裂片三角形。雌雄同株,雄球花单生或对生节上,无梗,苞片3~4对,基部1/4合生;雌球花单生或成对生于节上,苞片通常3对,雌花2。雌球花成熟时肉质红色,被白粉,长圆形,长6~10mm,黑紫色,微被白粉。(图见《我国植物志》.第7卷.488页.图113:1~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2000~4000m的高山地带。分布于四川北部及西北部,青海南部。

药性

性味:《新华本草纲要》:“嫩枝:苦,温。”

功效:祛寒发汗,平喘利尿,散瞳升压。

主治:感冒无汗,头痛身疼,麻疹水肿。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锦程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矮麻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锦程;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067.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