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伏毛山豆根
名称出处:《新华本草纲要》
概况异名:台湾山豆根(《台湾热带植物彩色图鉴》),苦参(云南)。
基源:为豆科山豆根属植物伏毛山豆根的根。山豆根属全世界约5种,我国约4种。
原植物:伏毛山豆根Euchresta horsfieldii(Leschen)Benn.(Euchresta formosana(Hay.)Ohwi)。
形态:常绿阴生小灌木,枝、叶鲜绿,有光泽。单数羽状复叶具长柄,小叶7~9,对生,长椭圆形或倒长卵圆形,先端锐尖,纸质。总状花序顶生,被褐色毛;萼筒状,萼齿浅;花冠白色;旗瓣无柄,先端微凹;翼瓣与龙骨瓣小刀形;二体雄蕊,子房有柄,荚果宽椭圆形,长约2cm,碧黑色,种子1,长圆形,花期3~4月,果期7~8月。(图见《台湾热带植物彩色图鉴》.第1册.图1570)
生境与分布:生于林下阴处。分布于台湾、云南。
药性性味:苦,寒。
功效:清热解毒,止痛。
主治:肠炎腹泻,腹痛,胃痛,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智阳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伏毛山豆根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智阳;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6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