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名称:地锦
名称出处:《本草拾遗》
概况异名:地噤(《本草拾遗》),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爬岩虎,枫藤(《浙江民间草用草药》),石壁藤(苏医《中草药手册》)。
基源:为葡萄科爬山虎属植物爬山虎的根、茎。爬山虎属全世界约15种,我国约9种。
原植物:爬山虎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Sieb.et Zucc.)Planch.,又名爬樯虎、红葡萄藤,红葛(《我国树木分类学》)。
历史:地锦一名,见于《本草拾遗》谓:“地锦,生淮南林下,叶如鸭掌,藤蔓着地,节处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之”。
形态:落叶多分枝大藤本,枝粗壮;卷须短,多分枝,顶端有吸盘。叶互生,短枝(结果枝)叶,由于节间短,几成对生状,叶柄长8~20cm;叶片阔卵形,3裂,长10~20cm,宽8~17cm,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硬纸质;幼枝或下部枝上叶(营养枝),较小,常不裂或分裂为3小叶。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二叶之间,花梗短,无毛,花两性,黄绿色;花5数;萼全缘,浅杯状,花瓣长圆形,顶端反折;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贴生子房,不明显,子房2室,每室2胚珠。浆果球形,直径6~8cm,成熟时蓝黑色,上有白霜;种子1~2粒。花期6~7朋,果期9~10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775页 图3280)
生境与分布:常生长于石隙、墙边,坡地、沟边或林下。分布于华东、中南及吉林、辽宁、河北、陕西、四川。
化学性质附 叶含矢车菊素(Cyamdin)。种子含油28%,其中含软脂酸,硬脂酸、油酸、棕榈酸、亚油酸,地锦的冠瘿(Crown gall tissue)含羧乙基赖氨酸(Tysopine)及羧乙基乌氨酸(Octopinic acid)。
参考文献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809。
药性性味:甘,温。 ①《本草拾遗》:“甘,温。”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温,甘、微涩。”
功效:活血,祛风,止痛。
主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 ①《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 ②《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凡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30g;或浸酒。
临床应用配伍应用:①配川芎,治偏头痛。 ②配大血藤根,治半身不遂。
方选和验方: 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偏头痛:爬山虎根30g,防风9g,川芎6g。水煎服,连服3~4剂。”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风湿性关节炎:爬山虎藤茎、卫矛、高粱根各30g。水煎,用黄酒冲服。” ③《江西草药》:“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15g,锦鸡儿根60g,大血藤根15g,千斤拔根30g,冰糖少许。水煎服。” ④《江西草药》:“治偏头痛,筋骨痛:爬山虎藤30g,当归9g,川芎6g,大枣3枚。水煎服。” ⑤《江西草药》:“治关节炎:爬山虎藤60g,山豆根60g,锦鸡儿根60g,茜草根30g。水煎服。”
单方应用:①《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便血:爬山虎藤茎、黄酒各500g,加适量水煎,1天服4次,分2次服完。” 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疖子,损伤:鲜爬山虎根捣烂,和酒酿拌匀敷患处,另取根15~30g,水煎服。” 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治带状疱疹:爬山虎根磨汁外搽。” ④《全国中草药汇编》:“治跌打损伤,痈疖肿毒:地锦根皮适量,捣烂酒调敷患处。”
参考文章五叶地锦的栽培要点观赏园艺五叶地锦常用的繁殖方法及注意事项观赏园艺地锦草的介绍观赏园艺地锦草的形态特征观赏园艺五叶地锦的品种简介观赏园艺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博易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地锦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博易;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9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