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团叶槲蕨


药材名称:团叶槲蕨

名称出处:《植物分类学报》

概况

异名:肉碎补、骨碎补(《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基源:为槲蕨科槲蕨属植物团叶槲蕨的根状茎。槲蕨属全世界约20种,我国有10余种。

原植物:团叶槲蕨Drynaria bonu Christ

形态:植株高0.5~1m;根状茎横生,粗8~10mm,肉质,密被披针形鳞片,鳞片长约3mm,基部宽卵形,盾状着生,顶端长渐尖成尾状,边缘有睫毛。不育叶无柄,心形至卵形,长宽近相等,顶端钝或圆,基部浅心形而有互相覆盖的耳,全缘或波状;叶脉两面明显,侧脉下面隆起,与小脉连结成长的网眼;叶光泽无毛;能育叶柄长10~30cm,光亮无毛,基部被鳞片,两侧有狭翅几达基部;叶片长圆状卵形,长30~70cm,宽20~30cm,羽状深裂几达叶轴,裂片3~7对,斜向上,缺裂圆形至截形,底部有小突刺,宽披针形,顶端长渐尖,基部稍狭而下延,边缘近全缘,有软骨质的边,顶生裂片稍大;叶轴深棕色,主脉禾秆色,侧面明显,大网眼内有不规则的小网眼:叶薄,革质,上面光亮。孢子囊群细小,圆形,在叶背面侧脉间散生,无囊群盖。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300~1700m密林的树干或岩石上。分布于海南、广西、贵州、云南。越南、老挝、柬埔寨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我国药用孢子植物》:“微苦,温。”

功效:补虚损,强筋骨,行血,止血。

主治:骨折,跌打损伤,肾虚耳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g。外用:捣敷或研末撒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丁铭汐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团叶槲蕨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丁铭汐;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949.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