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花菟丝子


药材名称:大花菟丝子

名称出处:《我国植物志》

概况

异名:展瓣菟丝子(《中药志》)。

基源:为旋花科菟丝子属植物大花菟丝子的种子。

原植物:大花菟丝子Cuscuta reflexa Roxb.,又名云南菟丝子(《我国高等植物图鉴》)。

形态:寄生缠绕草本。茎黄颜色或黄绿色,较粗壮,直径可达2~3mm,无叶,有褐色斑。花序侧生,少花或多花着生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长1.5~3cm,基部常分枝,无总花梗;苞片及小苞片均小,鳞片状;花梗长2~4mm,连同花序轴均具褐色斑点或小瘤;花萼杯状,基部连合,裂片5,近相等,宽卵形,长2~2.5mm,顶端圆,背面有少数褐色瘤突;花冠白色或乳黄颜色,芳香,筒状,长5~9mm,裂片三角状卵形,约为花冠管长的1/3,通常向外反折,或有时直立,早落;雄蕊着生于花冠喉部,花丝远短于花药,花药长卵形;鳞片长圆形,长达花中部,边缘为短而密的流苏状;子房卵状圆锥形,花柱1,极短,柱头2,舌状长圆形。蒴果圆锥状球形,成熟时近方形,顶端钝,直径达1cm,果皮稍肉质。种子长圆形,长约4mm,黑褐色。(图见《我国植物志》.第64卷.第1分册.图版31.12-15)

生境与分布:生于海拔900~2800m的路旁或山谷灌丛中。分布于湖南、四川、云南、 。

化学性质

茎和种子含β-谷甾醇、山柰酚、甜醇(Du-lcitol)、芒果甙(Magniferin)。

参考文献

新华本草纲要.第2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469。

药性

性味:辛、甘,平。

功效:补养肝肾,益精明目。

主治: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尿频,头晕目眩,视力减退,胎动不安。 ①《中药真伪鉴别》:“用于阳痿早泄,目昏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频等。” ②《中药志》:“补肝肾,明目,益精,安胎。用于目昏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尿沥,先兆流产,胎动不安。”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g。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嘉木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花菟丝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嘉木;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640.html

赞一下 ()

精彩相关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