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榆科

[拼音]:yu ke

[外文]:Ul ceae

双子叶植物纲金缕梅亚纲的1科。乔木或灌木;顶芽通常早死,由其下的腋芽代替,具芽鳞,稀 。单叶互生,稀对生,常二列,羽状脉或基部3出脉,稀基部5出脉或掌状3出脉,有柄;托叶常呈膜质,侧生或柄内生,分离或连合,早落。单被花两性、单性或杂性,雌雄异株或同株,少数或多数排成聚伞花序,或因序轴短缩而呈簇生状,或单生,生叶腋或近新枝下部或近基部的苞腋;花被裂片4~8,常呈覆瓦状排列;雄蕊在蕾中直立,稀内曲,常与花被裂片同数而对生,花药2室,纵裂,花粉2~5(~6)孔或沟,扁圆形或扁球形;雌蕊由2心皮连合而成,花柱极短,柱头2,子房上位,通常1室,具1枚倒生胚珠。果为核果或小坚果,有时小坚果具翅或具附属物,顶端常有宿存的柱头;胚直立、弯曲或内曲,无胚乳,子叶扁平、折叠或弯曲。染色体基数x=10,11,14。本科约16属230余种,主要产于北半球,分布于热带至寒温带。其中种较多的为朴属、山黄麻属、榆属和白颜树属;有4个单种属,即青檀、刺榆、水榆及Mirandaceltis monoica。 我国有8属约50种,分布几遍全国,其中榆属占将近一半,青檀属为特有属。分布偏北的属种喜温凉的气候和深厚的土壤,耐寒和耐旱性较强;分布偏南的种类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和湿润、深厚、肥沃的土壤。榆科植物生于阳光充足的山坡、丘陵或阴湿沟谷的林中,通常根系发达,喜酸性或微酸性土壤,有些能耐盐碱(如白榆等)或生于石灰岩山地(如青檀等)。

榆科植物的化石仅发现落叶型,多数叶子边缘具齿,主要在北半球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最早在晚白垩世,在欧亚大陆和北美的第三纪地层中广泛地找到过榆树、朴树、榉树、刺榆、青檀、糙叶树及Ulminium等属植物的花粉化石、叶及内果皮。在我国发现榆科化石的地区为东北、华北、山东、陕西、新疆等省区。

分类 

前人以形态性状为依据,将榆科分为两个族或两个亚科,近来得到了植物化学家的支持,但对某些属的归宿却有不同的意见,如J.哈钦森根据花、果、胚、子叶等性状,分榆科为两族:

(1)榆族,花多为两性,果为具翅坚果,胚直,子叶扁平或纵向折叠。包括4属,即Phyllostylon、Holoptelea、水榆属和榆属。我国仅产榆属,有20余种,是该属种类最丰富的国家。

(2)朴族,花单性或杂性,或雌花两性,果为核果,胚弯曲,子叶常为各种折叠或内卷。包括12属,即朴属、青檀属、榉属、刺榆属、山黄麻属、糙叶树属、白颜树属和Ampelocera、Mirandaceltis、Parasponia、Chaetachme、Lozanella,我国产前7属。

D.E.詹纳西对榆科80多种的叶子样品作了黄酮化合物的色层分析,表明这种黄酮类化合物可分为两大类,即黄酮醇苷元(如山奈黄素、檞皮黄素和杨梅黄素)和卜基黄酮 (如芹菜苷元、黄颜色黄素和金圣草黄素-C-苷)。榆科含黄酮醇的属有榆属、Chaetoptelea、Holoptelea、水榆属 (Planera)、Phyllostylon、刺榆属、榉属、糙叶树属、Mirandaceltis、Ampelocera和Barbeya等11属。含卜基黄酮的有朴属、青檀属、山黄麻属、Parasponia、Lozanella、Chaetachme和Plagioceltis。

榆科种子油脂肪酸成分可明显地分为两类:一类是以癸酸10:0(脂肪酸组成的百分比)为主要成分的饱和酸占绝对优势,包括榆属和榉属;另一类是以亚油酸18:2为主要成分的不饱和酸占绝对优势,包括朴属、青檀属、糙叶树属、山黄麻属、白颜树属、水榆属、Chaetach 和Holoptelea。

应用

榆科多数种类的木材坚硬、细致,耐磨损,韧性强,材质优良,可供家具、器具、建筑、车辆、桥梁、造船、农具等用;枝皮、树皮纤维强韧,可代麻制绳、织袋,或作造纸及人造棉原料,我国著名的书画用纸──宣纸就是以青檀的枝皮和树皮为原料。有些属(如白颜属、朴属、糙叶树属、榆属等)的种子油可供工业用,榆属种子油还可供医药用及化工原料。某些生长较快、材质优良的乔木树种可作造林树种,尤其是榆属的某些种类(如白榆等)已在树种贫乏的温带地区广为种植,选育了的优良的无性系,已成为林业生产中的主要用材树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阳州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榆科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阳州;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5551.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